(打壹生活用品)
謎底:鐘表
謎語的猜法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二十多種。屬於會意體的有會意法、反射法、借扣法、側扣法、分扣法、溯源法;屬於增損體的有加法、減法、加減法;屬於離合體的有離底法、離面法;屬於象形體的有象形法、象畫法;屬於諧音體的有直諧法、間諧法;屬於綜合體的有比較法、擬人法、擬物法、問答法、運典法。
會意法 總體理解謎面的意義,扣合謎底。例如:臉上長鉤子,頭角掛扇子。四根粗柱子,壹條小辮子。(打壹動物:象)
反射法 即反其謎面意思而猜之。例如:莫用小人(打壹中草藥:使君子)
借扣法 不用謎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謎面別解成新意,用來扣合謎底。例如:開明(打壹唐代文學家:元結)“開明”別解為“明朝的開始”,即元朝的結束,因此謎底為“元結”。
側扣法 不正面理解謎面原意,借用多義從側面烘托扣合謎底。例如:江楓漁火(打壹《儒林外史》人物:雙紅)這裏“雙紅”是從“楓”、“火”得名,“楓”和“火”都是紅的,因此“雙紅”扣合謎面。
分扣法 謎面的字分別扣合謎底的字,有的壹字扣壹字,有的壹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壹字。例如:望穿(打壹昆曲劇目:十五貫)“望”俗稱“十五”,“穿”與“貫”有同義之處,分別扣為“十五貫”
溯源法 “溯源”及追溯謎面的來源以及與其原出處的上下關聯,然後再扣合謎底,也有叫它承上啟下法的。例如:桃花譚水深千尺(打壹成語:無與倫比)這則謎以“桃花譚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倫送我情”,扣合謎底。
加法 將謎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筆劃予以增加或將某些字相加,來扣合謎底。例如:好山好水 (打二字:崔,淮)這裏“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減法 將謎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筆劃減少,或用某些字相減來扣合謎底。例如:池中沒有水,地上沒有泥 (打壹字:也)將“池”的三點水去掉的“也”,將“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
加減法 按謎面的提示,有的字增加筆劃,有的字減少筆劃,既有加有減,最後扣合謎地。例如:上頭去下頭,下頭去上頭,兩頭去中間,中間去兩頭.本謎“去”為謎眼,分為上下兩部分即可組合成謎底。 答案是:至 。因:“至”的上頭是“去”的下頭,“至”的下頭是“去”的上頭。“至”的中間是“去”的兩頭,“至”的兩頭是“去”的兩頭,“至”的兩頭是“去”的中間。所以是“至”!!!
離底法 此謎,謎面反映的是謎底的拆離。猜時,將謎面合成,然後再扣合謎底。例如:七人(打壹縣名:開化)
離面法 將謎面某些字拆離,去扣合謎底。例如:詫(打壹成語:壹家之言)
中華謎語歷經數千年的演變、發展、完善才形成現今的體系格局。
遠古時代,人們在進行語言交流時,偶爾會由於某種特別的原因,不便直截了當表達思想,而要通過拐彎抹角、迂回曲折的語言來暗示另壹層內容,這就有了“謎語”的萌芽。
有文字記載的所謂“曲折隱喻”的語言現象,最早出黃帝時代《彈歌》詩裏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即隱示人們制作彈弓、獵殺野獸的情形。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謎語雛形已十分流行,並有了名稱,叫“廋辭”和“隱語”。有的君主喜歡隱語,而不願意聽直截了當的忠言。劉勰的《文心雕龍》中有“楚莊齊威,性好隱語”的記載。
戰國後期出現了賦體隱語,其中以荀子的《附論篇》最具代表性。此賦體已基本具備了民間謎語中賦體謎的特征,大約產生於兩千三百年前。
到了漢代出現了射履活動,就是把東西放在器物下面讓人猜。我們有時候還把猜謎語叫做射履或射,應該是源於此。
謎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了重大發展。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寫到:“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這壹定義壹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