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開肉綻的意思是皮肉都裂開。形容被毆打得傷勢極重。
皮開肉綻,漢語成語,拼音是pí kāi ròu zhàn,形容被打的傷勢很重,多指受殘酷拷打,出自:元·關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打的來皮開肉綻損肌膚。
分詞解釋:皮(拼音:pí)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用手剝獸皮的樣子,引申指剝下來的獸皮,作名詞用。又泛指其他生物的表皮,再引申指事物的外面、外層,還引申指像皮壹樣的片狀物。由皮的韌性也引申指東西有韌性。
肉(拼音:ròu),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始見於甲骨文,像動物肉形。本義指供食用的動物肉;又為人的肌肉、脂肪和皮膚的統稱,或專指肌肉;亦引申為蔬菜瓜果的可食部分;還可指中間有環的環狀體的周邊。又據以上詞義引申出果實不脆不酥、行動遲緩性子慢等義。
綻,漢語壹級字,讀作綻(zhàn),本義指衣服裂開。出自: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北周·庾信《杏花》。茅茨覆宮殿,封章綻帷帳。——唐·杜牧《感懷》。
學習成語的好處:
1、成語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成語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與文化底蘊。它們簡單有趣,通常四個字就能表達出完整的意思。這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使他們探索成語背後的故事。
2、成語可以鍛煉孩子的想象力
成語壹般都能引經據典,所以裏面會涉及到大量的歷史故事。孩子在學習成語時,會先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充分發揮想象能力。
3、成語可以提升孩子的語文成績
語文考驗的是孩子對文字駕馭的能力,而作文是檢驗這項能力的標準。如何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壹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