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集什麽成裘四字成語

集什麽成裘四字成語

集什麽成裘四字成語是集腋成裘。

1、拼音

jí yè chéng qiú。

2、出處

《慎子·知忠》:“故廊廟之材,蓋非壹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壹狐之皮也。”

3、釋義

指狐貍腋下的皮雖很小,但聚集起來就能制造壹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4、寓意

中國是個有著幾千年傳統農業生產歷史的社會。小農經濟的特點,就是重視積累,謹慎消費。這種行為模式有其合理性,其精神也值得繼承。但在這個快速發展、講求競爭的時代,這種不求效率、壹切慢慢來的做法還是很值得商耀的。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時速度和效益就意味著生命。

以創意或者產品占有市場為例,固然誰也不可能壹口吃成胖子,但是如果沒有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很有可能就喪失了企業發展的最佳時機。“集腋成裘”這個成語體現了非常深刻的哲學道理,它告誡我們,不管是做什麽事,都不能急於求成。

集腋成裘的成語典故:

慎到,戰國時期趙國人,起初學習道家思想,後來成為法家代表人物。齊宣王、齊滑王時他遊學至穆下,在齊國最高學府穆下學宮講學多年,培養了不少學生,在當時享有盛名。《慎子》壹書是慎到的文集。其中《知忠》這壹篇,主要談的是賢明的君主應該怎樣治國,其著眼點在於區分忠臣與能臣,要治理動亂的國家,關鍵在於任賢使能,而不在於忠臣的多少。

當賢能的人得到重用時,就會惠及君主;而只靠少數忠臣統治天下,災難就會危及整個國家。假如古聖王唐堯采取夏桀那樣使國家滅亡的措施,即使賢明如他也不能使國家安存,因此,唐堯以仁明賢德之政舉聞名,而夏架則以寵信無才無德的妊之人而被世人瞬棄,其區別就在於是得到人才還是喪失人才。

所以,“故廊廟之材,蓋非壹木之枝也;粹白之襲,蓋非壹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壹人之力也”。這裏慎子以排比的方式,論述好的東西要匯集起來才能成就大功用:修建龐大宮殿所用的木材,絕不是壹棵樹的材料就行;純白的狐皮裘衣,絕不是壹只狐貍的皮毛所能做成的;而國家的治亂安危、存亡榮辱的形成,也不是壹個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