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表示無能的成語

表示無能的成語

阿鬥太子 阿鬥: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此人庸碌無能,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蜀漢。指懦弱無能的人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臺》:“丈夫是個阿鬥太子,哪怕妳是諸葛亮,也只好嘆口氣。”

愛莫之助 愛:愛惜;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出處:《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不舞之鶴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窯主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

不直壹錢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出處:語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夫無所發怒,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壹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咕囁耳語。”

不直壹文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愛壹文,不直壹文。”

昏聵無能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塗,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昏庸無道 糊塗平庸,兇狠殘暴,不講道義,多用指糊塗無能且殘暴兇狠的帝王。

渾俗和光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壹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渾俗和光,真壹味風清月朗。”

謹謝不敏 猶言敬謝不敏。用作自謙或推托之辭。不敏,不聰明,無能力。

酒囊飯包 譏諷無能的人,只會吃喝,不會做事。

出處:清·李漁《意中緣·卷簾》:“念區區酒囊飯包,又誰知生來命高,沒生涯,終朝醉飽,都倚著那妖嬈。”

酒囊飯袋 囊:口袋。只會吃喝,不會做事。譏諷無能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老朽無能 老朽:衰老陳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麽事情。

出處:鄭愚《潭州大溈山同慶寺大圓禪師碑銘序》:“以耽沈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

碌碌無能 碌碌:平庸、無能的。平平庸庸,沒有能力。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公等録録(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宋·吳箕《常談》卷八:“上書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縱談,觀得色變,此豈碌碌無能之人?”

駑馬戀棧 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棧:指馬棚。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裏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大誌向。

出處:《晉書·宣帝紀》:“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

束手坐視 拱著手,坐著看。比喻對應當管的事無能為力或不管不問。

豎子成名 指無能者僥幸得以成名。

出處:《晉書·阮籍傳》:“(阮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無能為力 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勁或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決某個問題。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