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牢的成語

牢的成語

牢的成語有牢不可破、畫地為牢、亡羊補牢等。

1、牢不可破。

意思是堅固、緊密不能摧毀或拆開。

引證:

(1)《新唐書·李德裕傳》:“於是二人權震天下,黨人牢不可破矣。”

(2)《朱子語類》卷九五:“今湖南學者往往守此說,牢不可破。”

(3)《明史·劉健傳》:“事涉於近幸貴戚,則牢不可破。”

(4)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因五河人有個牢不可破的見識,總說但凡是個舉人、進士,就和知州、知縣是壹個人。

(5)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卷九.編審部.嚴飾裏胥》:“如前種種弊端,牢不可破。”

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北方前秦王苻堅發動入侵東晉的戰爭,晉朝大將朱序奉命鎮守襄陽,前秦軍將襄陽圍得水泄不通。朱序的母親韓氏登上城樓察看地形,組織婦女另造壹座城內新城,它非常堅固,牢不可破。苻堅對新城無可奈何。

2、畫地為牢。

出處:

“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成語寓意:

畫地為牢這則典故表明了只有矢誌不渝才能成就偉業的道理。司馬遷雖然身陷囹圄,身體和精神受到嚴重的摧殘,但他艱苦頑強地完成《史記》這部巨著,表現了司馬遷崇高的人生信念和為《史記》獻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和教育價值。

3、亡羊補牢。

該成語的意思是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後繼續受損失;在句子中壹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成語寓意:

楚襄王不理朝政,只知吃喝玩樂,又不聽規勸,國破是必然。幸運的是,在國破之後他能及時悔改,迎回莊辛,重整旗鼓,終於又復興楚國。俗話說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

事件發生後,采取緊急措施及時補救,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實是明智之舉。不過與其事後“亡羊補牢”,不如事前“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