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的意思是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原詩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
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唯有江邊漁船上的壹點漁火放射出壹-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壹定是壹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註解:
①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壹種擬人化的寫法。
②乃:就。
③發生:萌發生長。
④潛:暗暗地,悄悄地。這裏指春雨在夜裏悄悄地隨風而至
⑤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杜甫在經過壹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於來到成都定居。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賞析: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首聯壹開頭就用壹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裏,“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
頷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
頸聯在不太陰沈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壹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
這首詩描寫細膩、動人,詩的情節從概括的敘述到形象的描繪,由耳聞到目睹,自當晚到次晨,結構謹嚴,用詞講究。頗為難寫的夜雨景色,卻寫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從字裏行間,呼吸到壹股令人喜悅的春天氣息。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生於鞏縣。因居長安時期,曾壹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號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肅宗至德間,曾任左拾遺;在成都時被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後世又稱他為杜少陵、杜拾遺、杜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