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跪求理想類,情感類,素質類,哲理類,想象類,文學類,自然類,科技類,社會類的優美詞語或成語

跪求理想類,情感類,素質類,哲理類,想象類,文學類,自然類,科技類,社會類的優美詞語或成語

理想的成語

詞 目 求誌達道

發 音 qiú zhì dá dào

釋 義 指隱居以保全自己的意誌,行義以貫徹自己的主張。是儒家壹種理想的人生觀。

出 處 語本《論語·季氏》:“隱居以求其誌,行義以達其道。”

詞 目 生死不渝

發 音 shēng sǐ bù yú

釋 義 渝:改變。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詞 目 天下為公

發 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釋 義 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後成為壹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出 處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示 例 萬古千秋業,~器。(陳毅《湖海詩社開征引》詩)

詞 目 雄心勃勃

發 音 xióng xīn bó bó

釋 義 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出 處 茅盾《<子夜>新版後記》:“最初構思的時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廣闊畫面上把壹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態組織進去。”

詞 目 雄心壯誌

發 音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釋 義 偉大的理想,宏偉的誌願。

詞 目 有誌之士

發 音 yǒu zhì zhī shì

釋 義 士:對人的尊稱。指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出 處 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惟其生於後世,學絕道喪,異端邪說充塞彌滿,遂使有誌之士罹此患害,乃與世間凡庸恣情縱欲之人均其陷溺,此豈非以學術殺天下哉。”

詞 目 壯誌淩雲

發 音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釋 義 壯誌:宏大的誌願;淩雲:直上雲霄。形容理想宏偉遠大。

出 處 《漢書·揚雄傳下》:“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風,帝反縹縹有淩雲之誌。”

詞 目 誌在四方

發 音 zhì zài sì fāng

釋 義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出 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誌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詞 目 抱負不凡

發 音 bào fù bù fán

釋 義 抱負:遠大的誌向。指有遠大的誌向,不同壹般。

出 處 宋·樓鑰《績溪縣尉樓君墓誌銘》:“念吾兄抱負不凡,不見於用。”

詞 目 長風破浪

發 音 cháng fēng pò làng

釋 義 比喻誌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出 處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誌,愨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詞 目 登高望遠

發 音 dēng gāo wàng yuǎn

釋 義 登上高處,看得更遠。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遠大。

出 處 《呂氏春秋·順說》:“順風而呼,聲不加疾也,際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詞 目 步月登雲

發 音 bù yuè dēng yún

釋 義 步上月亮,攀登雲霄。形容誌向遠大。

出 處 明·謝讜《四喜記·赴試秋闈》:“我勸妳休帶憐香借玉心,頓忘步月登雲誌。”

詞 目 大展宏圖

發 音 dà zhǎn hóng tú

釋 義 展:把卷畫打開,比喻實現;宏圖:比喻宏偉遠大的謀略與計劃。大規模地實施宏偉遠大的計劃或抱負。

詞 目 非池中物

發 音 fēi chí zhōng wù

釋 義 不是長期蟄居池塘中的小動物。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終究要做大事。

出 處 《三國誌·吳書·周瑜傳》:“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詞 目 高飛遠翔

發 音 gāo fēi yuǎn xiáng

釋 義 飛得既高有遠。比喻前程遠大。

出 處 漢·劉向《說苑·尊賢》:“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對者六翮也。”

詞 目 鴻鵠之誌

發 音 hóng hú zhī zhì

釋 義 鴻鵠:天鵝,比喻誌向遠大的人;誌:誌向。比喻遠大誌向。

出 處 《呂氏春秋·士容》:“夫驥驁之氣,鴻鵠之誌,有諭乎人心者,誠也。”《史記·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詞 目 豪情壯誌

發 音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釋 義 豪邁的情感,遠大的誌向?

詞 目 宏圖大誌

發 音 hóng tú dà zhì

釋 義 宏偉的計劃,遠大的誌向。

詞 目 弘毅寬厚

發 音 hóng yì kuān hòu

釋 義 弘毅:意誌堅強,誌向遠大。誌向遠大而待人寬大厚道。

出 處 《三國誌·蜀誌·先主(劉備)傳評》:“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癧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詞 目 鴻業遠圖

發 音 hóng yè yuǎn tú

釋 義 鴻:大。宏偉的事業,遠大的誌向或謀劃。

詞 目 淩霄之誌

發 音 líng xiāo zhī zhì

釋 義 淩霄:高入雲霄的誌氣。形容遠大的誌向。

出 處 《晉書·慕容垂載記》:“遇風塵之會,必有淩霄之誌。”

詞 目 淩雲之誌

發 音 líng yún zhī zhì

釋 義 淩雲:高入雲霄的誌氣。形容遠大的誌向。

出 處 《漢書·揚雄傳》:“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風帝,反縹縹有陵(淩)雲之誌。”

詞 目 千裏之誌

發 音 qiān lǐ zhī zhì

釋 義 指遠大的誌向。

詞 目 任重至遠

發 音 rèn zhòng zhì yuǎn

釋 義 願意指負載沈重而可以到達遠方。後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天地,做出宏偉的業績。

出 處 《易·擊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

詞 目 四方之誌

發 音 sì fāng zhī zhì

釋 義 誌:誌向。指遠大的誌向。亦作“誌在四方”。

情感類

不情之請:不近人情的請求。常用作向人求助的客氣話。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來。形容進退無著落,事情不好辦。

不省人事:省:知道。昏迷,失去了知覺。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不為已甚:為:做;已甚;過火的事。指不做過分的事情。

藏頭露尾:形容遮遮掩掩怕暴露真情。

側隱之心:同情遭受不幸的人而引起的憐憫的心理。

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形容對人鄙視、憎恨或畏懼。

插科打諢:穿插進壹些逗趣的動作、表情或話語(科:古典戲曲中的表情和動作;諢:恢諧逗趣的話)。

纏綿悱惻:形容內心苦悶難以排遣,也指詩文等感情深沈,言辭婉轉。

悵然若失:心中迷離恍惚,沒有了主意。形容神誌迷亂,心情忐忑的樣子。

瞠目結舌: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窘迫或驚呆的表情。

癡男怨女:沈醉於情愛中的青年男女。

愁眉苦臉:皺著眉頭,苦喪著臉(苦臉:愁苦的面容)。形容憂愁苦惱的臉部表情。

愁眉鎖眼:雙眉緊鎖,眼皮下垂。形容憂愁苦惱的表情。

楚楚有致:整潔鮮明,富有情趣。

楚楚動人:鮮明整潔,灑脫出眾,使人覺得生動可愛(楚楚:鮮明整潔,灑脫出眾的樣子)。

楚楚可憐:原指幼松叢生柔弱可愛,後形容姿態嬌美嫵媚,令人憐愛。

捶胸頓足:敲打胸口,跺著雙腳。形容悲傷、悔恨的情態。

春風得意:舊時形容士子考中進士後的得意心情。現亦形容事成後心滿意足的情態。

從壹而終:始終如壹。多指感情專壹,不三心二意。封建社會還指壹女不事二夫,夫死終身守寡的封建教條。

打情罵俏:相互假意打罵,借以調情。

大言不慚:說大話而不感到難為情(慚:害臊,慚愧)。

蕩氣回腸:形容文筆生動,表演動人,有時也形容感情強烈,情緒激昂。

抵足而眠:腳碰腳地睡眠。形容雙方情誼深厚。

多愁善感:善:好(hào)經常憂愁,容易感傷。形容感情脆弱。

恩斷義絕:恩愛、情義斷絕。多指夫妻間感情破裂,而致離異。

恩重如山:恩情像山壹樣深重。

兒女情長:青年男女戀情纏綿,難分難舍。

耳鬢廝磨:鬢:面頰兩旁的頭發;廝:互相。形容親密相處的情景。

翻江倒海:形容水勢浩大,比喻聲勢或力量巨大,也比喻情緒、心思波動得厲害。

甘極如飴:像飴糖似的甜美。比喻甘心情願受苦或就死。

甘心情願:完全出於自願。形容自願作出某種犧牲。

甘之如飴:甘:甜,引申為情願,樂意;飴:麥芽糖漿。像飴糖似的甜美。比喻甘心情願受苦或就死。

肝腦塗地:形容人慘死的情景。也表示盡忠竭力,萬死不辭。

高歌猛進:大聲歌唱,勇猛前進。形容情緒高漲,鬥誌昂揚,大踏步地前進。

槁木死灰:槁:枯幹。枯幹的樹木,冷了的爐灰。比喻毫無生氣或心情極端消沈。

耿耿忠心:非常忠誠的思想感情。

古道熱腸: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熱腸:熱心腸。形容待人真摯、熱情。

歸心似箭:形容返回的心情十分迫切。

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溝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 懷瑾握瑜 蕙心紈質 見危授命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長 拾金不昧 玉潔松貞 沅茝灃蘭 雲中白鶴 誌士仁人

傑出

補天浴日 風流人物 風華正茂 伏龍鳳雛 蓋世英雄 蓋世無雙 桂林壹枝 鶴立雞群 鶴鳴之士 加人壹等 矯矯不群 金榜題名 舉世無雙 絕世超倫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龍 首屈壹指 鐵中錚錚 頭角崢嶸 無出其右 裒然舉首 壹代風流 壹世龍門 庸中佼佼

尊貴

不虞之譽 不言而信 不惡而嚴 榮華富貴 山中宰相 師道尊嚴

著名

草木知威 馳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風雲人物 功成名遂 功標青史 赫赫有名 舉世聞名 如雷貫耳 聲振寰宇 威望素著

寬容

海闊天空 含垢納汙 呼牛呼馬 豁達大度 既往不咎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網開壹面 網開三面 息事寧人 下不為例 下車泣罪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以直報怨 以德報怨 宰相肚裏能撐船 知情達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將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傷 絕甘分少 普度眾生 起死人,肉白骨 輕財好施 設身處地 疏財仗義 為民除害 為民請命 雪中送炭 與人為善 雲行雨施 仗義疏財 助人為樂

榮耀

生榮死哀 死得其所 萬古千秋 萬古流芳 為國捐軀

哲理類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註釋

鄭——春秋時代壹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裏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裏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裏指椅子、凳子壹類的家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裏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裏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兩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壹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註釋

故——緣故,這是原因的意思。

去——離去,這裏是指太陽與地球的距離。

日中——太陽當頂,這是中午的時候。

車蓋——這是車篷。古代,人乘坐的獸車上的篷,形狀象傘,用來遮蔽陽光和雨。

盂——音於,古時壹種裝飲食品、敞口的器皿。

滄滄——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

探湯——湯,就是熱水。探湯,就是把手伸到熱水裏,感到燙熱的意思。

決——決定,決論,就是判斷的意思。

孰——文言疑問人稱代詞,就是“誰”的意思。

多知——知識豐富,博學多才的意思。

評點

這個故事說,人們看問題不能各執壹端,而要避免主觀、片面性,要學會客觀地、全面地分析問題。孔子被稱為聖人、天才,好為人師,但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只好被人譏笑。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註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

長――――生長、發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

謂――――告訴。

病――――勞累。

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

趨――――趕去。

非徒―――不僅只是。

評點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壹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平漫屠龍

朱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註釋

屠――――屠宰,宰殺牲畜。

殫――――盡,用完用盡。

家――――家庭的財產。

技――――屠龍的本領。

評點

世界上並沒有龍這種東西,但朱泙卻硬要去學殺龍,結果只能是耗費光陰,所學非所用。由此可見,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壹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壹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壹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註釋

祠——音詞,祠堂,封建社會中祭祀祖宗或先賢、烈士的地方。這裏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屬,在自己手下辦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飲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來的意思。

安——文言疑問詞,怎麽、怎樣的意思。

亡——不存在,這裏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戰國策——我國壹部古書的名稱。原來只是壹些零散的材料,記載我國戰國時代謀士和說客的政治活動及其言辭。西漢人劉向將這些材料進行了整理和校訂,按照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國排列起來,壹***編成三十三卷,簡稱《國策》。

點評:

這個畫蛇添足的人,不僅驕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別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辦事,總是覺得自己高明,比別人了不起,於是不顧客觀實際,主觀武斷,失敗的,不論對國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壹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棗猶百獸之畏虎也。”

註釋

荊宣王——就是楚國的國君楚宣王。他是楚肅王的兒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國當是中原壹帶的各個諸侯小國家。

昭奚恤——人名,楚國當時著名的將領。

江壹——人名,魏國人,很有智謀,當時在楚國做事。

長——音掌,長官,首領的意思。

然——就是這個樣子,(回答)“對”的意思。

評點

這個故事主要的意義不在於表現狐貍的聰明,而在於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壞人為了欺負好人和幹壞事,總要找到壹種勢力作為靠山,打著壹塊招牌,掩護自己,嚇唬別人。善良的人們,要透過表象,識破這種騙術。

魯侯養鳥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禦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壹臠,不敢飲壹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鳥也,非以鳥養鳥也。

註釋

昔――――從前、過去的意思。

禦――――指魯侯親自迎接的意思。

觴――――動詞。敬酒的意思。

九韶―――古代舜時壹種音樂的名稱。

太牢―――指豬、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臠――――切成塊狀的肉。

評點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紛繁蕪雜的;人們做事都要看清對象,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如若不然,必然招致魯侯養鳥的可笑結局。

葉公好龍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仆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裏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經,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裏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註釋

子張——孔子的學生,姓顓孫,名叫師,春秋時陳國人。子張是他的外號。

魯哀公——春秋時代魯國的國君,姓姬,名叫蔣。

士——封建社會裏,對知識分子的泛稱。

舍——音社,古代計算路程的單位,壹舍等於三十裏。

趼——音儉,同“繭”字,就是腳底上長出的硬皮,俗稱老繭。

寫——這裏是用刀、筆刻畫的意思。

窺——音虧窺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戶。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詩——就是《詩經》,我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三百零五篇,多數是民歌。這裏所引的詩句,見《詩經》“小雅”的部分的《濕桑》篇。

敢——語助詞,冒昧、對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開頭。

新序——我國壹部古書的名稱,是西漢著名經學家、散文家劉向編輯的。書中記述了許多的古代歷史的故事。

評點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想象類

1.冥思遐想

2.浮想聯翩

3.想入非非

4.天馬行空

5.恣意發揮

6.異想天開

7.奇思妙想

8.目想心存

9.匪夷所思

10.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11.天方夜譚

12.胡思亂想

13.翻空出奇

14.思前想後

15.三思而行

16.黃梁美夢

17.白日做夢

18.飛雁展頭

19.魂牽夢縈

20.無稽之談

文學類

最懸殊的區別--天壤之別

最反常的氣候--晴空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壹字千金

最寬廣的胸懷--虛懷若谷

最絕望的前途--走投無路

最長的腿 -- 壹步登天

自然成語:

1.冰消雪融2. 風和日麗3. 山光水色4. 草長鶯飛5. 山明水秀6. 明月清風7. 奇花異草8. 鳥語花香9. 千山萬水10. 跋山涉水11. 山光水色 12.山明水秀13. 山高水長14. 山高水低15. 窮山惡水16. 水秀山明17. 壹碧千裏18. 翠色欲流19. 千山壹碧20. 碧波蕩漾 21.翠綠欲滴 22.綠草如茵23. 萬紫千紅24. 花紅柳綠25. 姹紫嫣紅26. 壹碧千裏27. 翠色欲流28. 翠色欲滴29. 五彩繽紛30. 五光十色

表示古代科技的成語

錦上添花———古代織錦技術

吐故納新———古代養生之道

日月如梭———古代紡織技術

滄海桑田———對海陸變遷的認識

成語與科學:

鬥轉星移 日上三竿 月滿則虧 爐火純青 百煉成鋼 半斤八兩 錙銖必較

刀耕火種 鉆木取火 風雲莫測 雷霆萬鈞 水滴石穿 病入膏肓

社會類

口蜜腹劍

笑裏藏刀

佛口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