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緣木求魚是什麽意思

緣木求魚是什麽意思

緣木求魚的意思是爬到樹上去找魚。緣木求魚(拼音:yuán mù qiú yú)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緣木求魚”的原義是爬上樹去找魚;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對,必將勞而無功;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中文名緣木求魚拼 音yuán mù qiú yú近義詞刻舟求劍、水中撈月、竹籃打水反義詞探囊取物、甕中捉鱉註音字母ㄩㄢˊ ㄇㄨˋ ㄑㄧㄡˊ ㄩˊ成語出處《孟子·梁惠王上》語法結構連動式語法屬性作謂語、賓語。

成語出處

(孟子)曰:“王之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緣木求魚”。?

成語故事

有壹天,孟子來王宮裏拜見齊宣王。寒暄數句後,孟子問齊宣王:“大王,您心中最大的願望是什麽呢?”

齊宣王只是笑了笑,沒說什麽。孟子恍然大悟地感嘆了壹下,接著說:“是因為甜美的食物不夠吃嗎?還是因為輕而暖的衣服不夠穿?或者是因為美艷的女人不夠看?是因為美妙的音樂不夠聽,還是因為阿諛奉承的臣子不夠使喚?這些,我想您身邊的人都會盡力滿足您的,難道您就真的為了這些?”?

齊宣王連忙辯解:“不是的,大夫誤會了。”

孟子說:“那麽,您最大的願望就很清楚了。您想擴大國家的疆土,讓秦國、楚國那樣的大國都向您稱臣,給您供奉,您自己做天下的盟主,並統領四方。”

眼看自己的心思被孟子看穿了,齊宣王只好默認。可孟子卻看了齊宣王壹眼,用嘲笑的語調說:“如果您心懷這樣遠大的夢想,就以您如今的所作所為去衡量,若想實現那個理想,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壹樣。”?

齊宣王壹聽,羞臊得臉頓時紅了。

成語寓意

戰國時期的孟子用“緣木求魚”的故事來說服齊宣王停止武力,推行仁政。人們做任何事情,壹定先要確定正確的目標,然後朝著正確的目標,努力追求,直到成功。如果背道而馳,南轅北轍,愈行愈遠,是永遠達不到目標。

成語運用

“緣木求魚”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劉玄傳》:“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萬分,興化致理,璧猶緣木求魚,升山采珠。”?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若想善出此關,大王乃緣木求魚,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成語基本釋義:

[ 成語形式 ]ABCD式的成語[ 成語結構 ]連動式成語[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繁體 ]緣木裘魚[ 成語正音 ]求,不能讀作“qǔ”。[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方法不對頭

緣木求魚近義詞

水中撈月、竹籃打水

緣木求魚反義詞

探囊取物、甕中捉鱉

緣木求魚造句

1、緣木求魚公元前319年,孟子周遊列國,第二次來到齊國

2、興化致理,譬猶緣木求魚,升山采珠

3、想培養學生自覺性而不讓學生逐漸學會自主選擇,那是緣木求魚。學生找不到自主的感覺,將來就只能是臣民而不是公民。

4、傳統民法賦予違約金擔保債務履行的功能,但將違約金視為損害賠償的預定無異於緣木求魚,只有完全是懲罰性質的違約金才能實現債的擔保功能。

5、向他這種吝嗇鬼募款,無異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緣木求魚相關查詢

四字成語關於魚的成語abcd的成語連謂式成語出自《孟子》的成語木字的成語求字的成語緣字的成語魚字的成語第二個字是木的成語第三個字是求的成語緣開頭的成語緣結尾的成語魚開頭的成語魚結尾的成語

緣木求魚成語接龍

魚沈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魚沈雁渺: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沈雁杳: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爛河決: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

魚封雁帖:泛指書信。

魚爛取亡:魚爛自內而發。比喻因內部腐敗而自取滅亡。

魚釜塵甑:指貧窮的無糧可炊。

魚帛狐聲:指借助鬼神制造輿論,以便起事。

魚爛瓦解:猶言魚爛土崩。

魚貫而出:像遊魚那樣連貫著出現。

魚腸尺素:指書信。

魚瞵鶚睨:像魚和鶚那樣瞪眼註視。比喻瞠目而視。

魚貫雁比:比喻連續而進,猶如魚群相接,雁陣行進。

魚腸雁足:泛指書信。

魚貫雁行:比喻連續而進,猶如魚群相接,雁陣行進。

魚沈鴻斷: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箋雁書:泛指書信。

魚沈雁靜: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龍曼羨:比喻世事變幻。

魚驚鳥散:指像魚腐爛鳥潰散。比喻迅即崩潰,完全失敗。

魚魯帝虎:指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魚龍曼延:①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制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

魚書雁帖:泛指書信。

魚米之地:盛產魚類及稻米等的富庶地方。

魚龍漫衍: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制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

典故: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跡。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辟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壹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