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諸四夷
拼音:fàng zhū sì yí?
解釋:四夷:統治者對少數民族的蔑稱,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泛指四方邊遠地區。放逐到各地非華夏族居住的邊遠地區。
出處:出處:魯迅《對於批評家的希望》:“出洋留學和放諸四夷的區別,筍和竹的區別。”
2.裂冠毀冕
拼音:liè guàn huǐ miǎn?
解釋:1.比喻背棄王室。2.比喻絕意仕進。3.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
出處:《後漢書·逸民傳序》:“ 漢 室中微, 王莽 篡位,士之蘊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
3.神州華胄
拼音:shén zhōu huá zhòu?
解釋:神州:指中國。我國古代華夏族的後裔。統指中國人。
出處: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四)》:“古人做過的事,無論什麽,今人也都會做出來……況且我們是神州華胄,敢不‘繩其祖武’麽?”
4.禮儀之邦
拼音:lǐ yí zhī bāng
解釋:禮節和儀式;邦:國家。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
造句:
1.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崇尚投桃報李,禮尚往來。
2.世界公認中國是禮儀之邦。
3.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4.禮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世界公認中國為禮儀之邦。
5.我願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造 句 網],興我禮儀之邦。
5.博施濟眾
拼音:bó shī jì zhòng
解釋: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造句:
1.孔子所宣揚的“仁”就含有博施濟眾的意思。
2.有壹種形象,叫和藹可親;有壹種大愛,叫博施濟眾;有壹種教育,叫毫無保留;這就是妳可敬的老師!教師節到了,學生祝妳快樂開心!
3.壹是忽必烈本人“雖在征伐之間,每存仁愛之念,博施濟眾,實可為天下主”。
4.陛下以仁義定天下,行禮樂變海內,博施濟眾,與天地均同;體道行仁,鹹使黎民蒙庇。
5.博施濟眾,欲與天地均同;體道行仁,鹹使黎民蒙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