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重難返的意思解釋:重:程度深。返:返回。形容長期養成的習慣難以改變。多指長期存在的不良習慣、弊端已經發展到了難以革除的地步。
積重難返(拼音:jī zhòng nán fǎn)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國語·晉語》。積重難返(重:程度深;返:回轉)指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弊端,不易改變。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唐朝時期柳宗元曾講過壹個故事:“有壹種叫做蝜蝂的小蟲,因為甲殼上生有楞刺,當它在汙穢的地方爬行的時候,總是把垃圾、土屑,挨次的往背上擱,越積越多,越多越重,結果被活活壓死。”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會因為對壹些細小事物的不重視,壹些習慣的放逐不管,導致養成了不易改變的不良習慣,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然而“積重”雖然“難返”,然而卻不是不能“返”;越是“積重”,越應該下定決心立刻去“返”,否則,越是“積重”越是“難返”,就會陷入無盡的惡性循環,直至像蝜蝂壹樣把自己給壓死。
成語運用:
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弊端,不易改變。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舊制壹廢難復》:“此又皆勢處極重之難返者。”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無如積重難返,不惟地方上不見些起色,久而久之,連那些地方官,也就視為具文。”
清·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唐代宦官之禍》:“實由於假之以權,掌禁兵,筦樞要,遂致積重難返,以至此極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