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不如在家安閑自在,快活過了日子,卻去討這樣煩惱吃!”
安閑自在 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
出處:明·李贄《焚書·預約·早晚禮儀》:“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博弈猶賢 後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出處:語出《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東遊西蕩 無所事事,到處閑誑。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六回:“他因沒事幹管理,東遊西蕩,朕又恐別生事端,著他代管蟠桃園。”
東遊西逛 無所事事,到處閑誑。同“東遊西蕩”。
出處:《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四人幫’橫行時,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東遊西逛,學得‘油腔滑調’。”
附膚落毛 比喻賦閑無正事可幹。
出處:晉·範亨《燕書》:“恪大笑。射發壹矢,拂脊;再壹矢,磨腹。皆附膚落毛,上下如壹。
清風朗月 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同“清風明月”。
清風明月 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出處:《南史·謝惠傳》:“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惟當明月。”
清閑自在 清靜空閑,無拘無束。形容生活安閑舒適。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晝之所思,夜之所夢,連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閑自在。”
神閑氣靜 指神氣悠閑安靜。同“神閑氣定”。
屍祿素飡 指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無所事事。同“屍祿素餐”。
屍祿素餐 指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無所事事。亦作“屍祿素飡”。
閑情別致 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同“閑情逸致”。
閑情逸趣 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同“閑情逸致”。
閑情逸致 逸:安閑;致:情趣。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壹百回:“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壹部《舊唐書》,那裏還有閑情逸致弄這筆墨。”
優遊自得 指悠閑如意。
出處:漢·班固《東都賦》:“莫不優遊而自得,玉潤而金聲。”
優遊自適 悠閑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