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比喻切合實際的成語

比喻切合實際的成語

比喻切合實際的成語有:安常守故、安常習故、安貧樂道、白面書生、百慮壹致、保殘守缺、抱殘守闕。

1、安常守故

習慣於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壹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出處:明?海瑞《申軍門吳堯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來,千萬人以鼓舞作興,翻然改革望之矣。”

2、安常習故

習:習慣;故:舊例。安於常規,習慣舊例。形容按照常規和老套辦事,守舊而不思變革。

出處:宋?劉挈《論人才》:“有安常習故樂於無事之論,有變古更法喜於敢為之論。”

3、安貧樂道

道:主張,思想。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出處:《後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4、白面書生

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陛 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5、百慮壹致

指使各種不同的思想歸於壹致。

出處:語出《易?系辭下》:“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壹致而百慮。”

6、保殘守缺

(1)指漢代今文經學派儒生墨守殘缺不全的今文經典而拘執壹家之言。後常用以比喻泥古守舊,不知改進。

(2)指保藏殘缺的古籍文獻。

出處:《漢書?劉歆傳》:“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

7、抱殘守缺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

出處:參見“保殘守缺”。

8、抱殘守闕

(1)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2)謂篤守古學古道。

(3)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著做。

出處: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顧炎武》:“二君以瑰異之質,負經世之.....豈若抱殘守闕之俗儒,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壹本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