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源 《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 察:看;明察:看清;秋毫:秋天烏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人很精明、目光敏銳,連最細微的事物也能看得清楚。
例句 嘆的是,皇上確實能夠明察秋毫;恐的是,不知什麽時候,大禍落在自己腦袋上。(端木蕻良《曹雪芹》)
結構 動賓結構
近義 洞若觀火 明見萬裏 了如指掌
反義 目迷五色 視而不見
故事
宣王孟子問道: “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壹天下?像我樣的人能不能統壹天下呢?”
孟子說:“能!我聽說,有壹次因新鑄了口鐘,準備殺牛祭鐘,您因為看見好好的壹頭牛無端被殺,感到很不忍心。憑妳這種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壹天下。問題不在於您不能,而在於您幹不幹罷了。比方有人說:‘我的.力氣很大,能舉重三千斤,但卻舉不起壹根羽毛;我的眼力很好,能看清秋天鳥獸身上的細毛,卻看不見滿車的柴草’。這種話您信嗎?”宣王說:“當然不相信!”
孟子接著說:“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難以讓人相信。看壹根羽毛之所以舉不起,是不肯舉的的緣故;壹車柴草之所以不見,是沒有看的緣故;老百姓之所以得不到安居樂業,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
齊宣王無言以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