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什麽八方的成語:耳聽八方。
耳聽八方介紹如下:
耳聽八方,漢語成語,拼音是ěr tīng bā fāng,意思是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出自《說嶽全傳》。
耳朵介紹如下:
耳位於眼睛後面,它具有接收機械波的功能,能將機械波(聲波)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信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句子、音樂和其他聲音。
耳朵構成介紹如下: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聽覺感受器和位覺感受器位於內耳,因此耳又叫位聽器。也有人將外耳和中耳列為位聽器的附屬器。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兩部分。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膚上生有耳毛和壹些腺體,腺體的分泌物和耳毛對外界灰塵等異物的進入有壹定的阻擋作用。
耳郭的外面有壹個大孔,叫外耳門,與外耳道相接。耳郭呈漏鬥狀,有收集外來聲波的作用。它的大部分由位於皮下的彈性軟骨作支架,下方的小部分在皮下只含有結締組織和脂肪,這部分叫耳垂。耳郭在臨床應用上是耳穴治療和耳針麻醉的部位,而耳垂還常作臨床采血的部位。
外耳道是壹條自外耳門至鼓膜的彎曲管道,長約2.5~3.5cm,其皮膚由耳廓延續而來。靠外面三分之壹的外耳道壁由軟骨組成,內三分之二的外耳道壁由骨質構成。軟骨部分的皮膚上有耳毛、皮脂腺和耵聹腺。
鼓膜為半透明的薄膜,呈淺漏鬥狀,凹面向外,邊緣固定在骨上。外耳道與中耳以它為界。經過外耳道傳來的聲波,能引起鼓膜的機械波動。
鼓室位於鼓膜和內耳之間,是壹個含有氣體的小腔,容積約為1cm3。鼓室是中耳的主要組成部分,裏面有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和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