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讀作,hǎo。屬左右結構漢字。基本字義是古地名,在今中國陜西省鄠邑區和周至縣;郝也是中國的姓。
晉、陜、魯、豫、四川及南方至今仍讀作he(音調輕聲為主),在北京天津周圍則讀成hǎo,河北南部讀作háo,山東部分地區有讀作huó,全國解放後普通話改革,統壹讀作hǎo。
字源:
即左邊為赤,赤義有紅色、空、光之分;右邊為邑,邑為國都、國家、聚集地(縣城、城池、鄉堡、村落)、封地;“赤邑”可解釋為“赤地千裏的國都”或“赤色的國家”或“赤地三年的城堡”等。
以“赤色標誌的城堡”解釋為最有力,相傳古代華夏的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皆以顏色為幟,其中炎帝部落為赤色,即紅色;黃帝部落為黃色。
炎、黃部落皆起源於黃河流域壹帶,並成為當時華夏各部落中最強大的兩個部落。在各個部落的不斷混戰與兼並過程中,炎帝部落的壹部分向南越過秦嶺,進入南方。
另外大部分越過黃河進入現在山西境內,今太原壹帶,仍以赤色為幟,搭屋建城,經過多年繁衍生息,至大禹以後到夏開始有文字記錄時,這壹地區便被記載為“赤邑”。
也就是後來的太原郝鄉(大概相當於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另外還有壹部分炎帝部落留在陜西,後來也以其居住地“赤邑”為姓。
擴展資料:
郝姓相關名人
1、郝隆:
字佐治,山西省原平市東社鎮上社村人。為東晉名士,生性詼諧。年輕時無書不讀,有博學之名。後投奔桓溫,官至南蠻府參軍。七月七日見富裕人家暴曬綾羅綢緞,就仰臥太陽下,露出腹部。
有人問,妳這是幹什麽呢?郝隆答,我曬我腹中書。這就是典故“郝隆坦腹曬書”的由來。在上社村,有壹塊清代同治年間所立的石碑,石碑上記述有郝隆“坦腹曬書”的故事。
2、郝昭:
字伯道,太原人,為人雄壯,身長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謀略。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曹真舉薦郝昭守陳倉,遷鎮西將軍。諸葛亮大軍逼近陳倉,先使魏延攻打,但連日無功致魏延說此城難打,諸葛亮大怒欲斬。
郝昭的同鄉靳詳請纓遊說郝昭投降,但為郝昭厲絕歸降。諸葛亮強攻,激烈的攻城器械城後,郝昭以三千拒守諸葛亮三十萬,相持二十余日,諸葛亮無計可破。
當諸葛亮斬魏的援軍王雙後,因糧盡而乘機退兵。曹睿下詔嘉許郝昭的善守,賜爵關內侯。後再引見慰勞,正想重用時郝昭病亡。
3、郝懿行:
今山東棲霞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訓詁學家、嘉慶年間進士。他曾官至戶部主事,長於名物訓詁考據之學,於《爾雅》用力最久,撰《爾雅義疏》、《山海經義疏》。
援引各書,考釋名物,訂正訛謬。另有《易說》、《書說》、《鄭氏禮記箋》、《春秋說略》、《竹書紀年校正》等書。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郝姓
百度百科-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