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有哪些褒義當貶義來比喻的成語。

有哪些褒義當貶義來比喻的成語。

1.有口皆碑“有口皆碑”,最早見於宋代佛教典籍《五燈會元》卷十七:“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碑”,指記載功德的石碑。好人好事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贊頌,稱為“口碑”。可見“有口皆碑”是從正面歌功頌德的褒義成語。壹些報刊文章,例如“某某路公交車服務之差是有口皆碑的”;“某某水產市場缺斤短兩、以次充好、坑騙顧客,有口皆碑。”用稱贊好人好事的“有口皆碑”,去形容缺點或負面的行為。 2.嘆為觀止“嘆為觀止”,指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出於《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國公子季劄在魯國觀看各種音樂舞蹈,當他看到舜時的樂舞時,他贊美曰,“觀止矣!”就是說,好到了頂點,就此打住,再有別的樂舞就不必看了!後以“觀止”贊揚所見事物盡善盡美,無以倫比。報刊文章卻褒詞貶用,如“某市的交通混亂令人嘆為觀止”。 3.差強人意成語“差(chā)強人意”,意思是“大體上令人滿意”。語出《後漢書·吳漢傳》:“(吳)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壹敵國矣!’” 這裏寫漢光武帝劉秀對大司馬吳漢的贊揚。註意:此處“敵國”非指敵對之國,而指“與國家相匹敵”,具體說,就指關乎國家安危、安邦定國的人才。古時常用“隱若壹敵國”“若得壹敵國”來稱頌衛國、治國的棟梁人才。報刊文章如“國腳差強人意的表現,令廣大球迷失望”;“招聘單位對應聘者的素質差強人意而感到遺憾”等。誤把“差強人意”理解為“因表現差,而不能令人滿意”——錯在把這條褒義成語的語義和感情色彩都弄反了! 4.苦心孤詣成語“苦心孤詣”,意思是費盡心血、刻苦鉆研,達到了別人所達不到的境界。語出清人屈復《論詩絕句》:“苦將心力成孤詣,不敢隨風薄宋元。”報刊文章,如“我突然想起張之洞來。這位清末名臣為了維護封建主義,苦心孤詣地反對民主和自由”。此句誤用褒義成語“苦心孤詣”,改為中性成語“不遺余力”為妥 希望被采納! 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