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哭狼嚎(釋義:有壹只狼在對月亮嚎叫,另外還有壹個鬼在那哭泣。)
:拼音:guǐ kū láng háo
釋義:如鬼哭泣,形容大聲哭叫,聲音淒厲。
出處: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雲昏,白日為幽。"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鬼谷子的弟子龐涓學成被魏王封為武陰君、兵馬大元帥,他借機使自己的師弟孫臏中計受誅。被砍了雙腿的孫臏被齊國拜為軍師,他以添兵減竈之計,在馬陵道上把龐涓殺得鬼哭狼嚎,龐涓只好拔出佩劍自殺身亡。
造句:
(1)在凜冽的寒風中,我找到了冬天。冬天的風如鬼哭狼嚎壹般吼著,冬風吹的那些枝幹”嚓嚓“的響著。吹的路旁的樹枝成了光著的胳膊;吹的道路上的黃沙,卷成了壹片。窗外,風奏起了交響曲,卷著樹葉和雪花舞動。
(2)我拉小夜曲的聲音很難聽,像鬼哭狼嚎。
(3)敵人被打得屁滾尿流,鬼哭狼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