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列子·湯問》 ,該作品的主要的體裁是:神話故事,也可以說是有啟示的寓言。[1]
成語釋義
解釋: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
典故: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壹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臥薪嘗膽:
成語釋義: 臥薪嘗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誌雪恥圖強。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為吳所執,既放功率表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臥薪事不知所出。後用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裏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壹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壹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壹大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