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羈之民 羈:束縛;民:百姓。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範的民眾
跌宕不羈 跌宕:放縱無拘束;羈:馬籠頭,比喻束縛。心誌放逸無拘無束
磊瑰不羈 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不羈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放蕩不羈 羈:約束。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
豪放不羈 形容人性情豪邁,不受拘束。
曠達不羈 曠達:心胸開闊,想得開;不羈:不受束縛。心胸開闊達觀,不受拘束。
落魄不羈 落魄:窮困,不得意;羈:束縛。潦倒失意,行為放縱。也指豪邁不受拘束。
落拓不羈 形容人性情豪放,行為散漫。
跌蕩不羈 〖解釋〗指心誌放逸無拘無束。同“跌宕不羈”。
放達不羈 縱放曠達,不受拘束。
放誕不羈 見“放蕩不羈”。
放浪不羈 羈:約束。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
放縱不羈 謂恣意行事,不受約束。
跅弢不羈 見“跅弛不羈”。
磊浪不羈 同“磊落不羈”。
磊落不羈 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遷延羈留 見“遷延稽留”。
跅弛不羈 放蕩不受拘束。《漢書》: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禦之而已。
倜儻不羈 倜儻:灑脫,不拘束;羈:馬籠頭,比喻束縛、拘束。形容灑脫豪放,不受拘束。
遊蕩不羈 遊樂放蕩,不受拘束。
跅幪不羈 見“跅弛不羈”。
卓犖不羈 謂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
放浪無羈 〖解釋〗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同“放浪不羈”。
2. 帶有羈字的成語不羈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漢書·司馬遷傳》:“仆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 558 不羈之民 不受束縛的百姓。
指不甘就範的人民群眾。 漢·桓寬《鹽鐵論·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468 放蕩不羈 羈:約束。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
《晉書·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 1348 豪放不羈 形容人性情豪邁,不受拘束。
《北史·張彜傳》:“彜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 720 曠達不羈 曠達:心胸開闊,想得開;不羈:不受束。
《晉書·張翰傳》:“翰任心自適,不求當世。或謂之曰:‘卿乃可。
554 落魄不羈 落魄:窮困,不得意;羈:束縛。潦倒失。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四:“實之莆人,登甲科,甚有文名,落魄。 614 落拓不羈 形容人性情豪放,行為散漫。
《北史·楊素傳》:“少落拓有大誌,不拘小節。” 1344 倜儻不羈 倜儻:灑脫,不拘束;羈:馬籠頭,比喻。
《晉書·袁耽傳》:“耽字彥道,少有才氣,俶儻不羈,為士類所稱。 516 跌宕不羈 跌宕:放縱無拘束;羈:馬籠頭,比喻束。
宋·周密《齊東野語·王邁潘妨》:“殿試第三人,跌宕不羈,傲侮。 69 跌蕩不羈 指心誌放逸無拘無束。
同“跌宕不羈”。 《宣和書譜·石延年》:“遂入館,然跌蕩不羈,劇飲尚氣節,視天。
64 放達不羈 縱放曠達,不受拘束。 《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盧柟]壹生好酒任俠,放達不。
64 放誕不羈 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同“放。
《太平廣記》卷二壹○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王濛》:“王濛?.. 173 放縱不羈 指恣意行事,不受約束。 《晉書·外戚傳·王濛》:“濛少時放縱不羈,不為鄉曲所齒,晚節?.. 116 放浪不羈 羈:約束。
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 《晉書·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
361 放浪無羈 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同“放。
宋·惠洪《遇如無象於石霜,如與睿廓然相好,故贈之》詩:“法朋。 80 磊瑰不羈 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宋·陳亮《祭薛士隆知府文》:“退而從磊瑰不羈之士,接杯酒之歡。 81 磊浪不羈 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同“磊落。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王季友》:“工詩,性磊浪不羈,愛奇務險。
69 磊落不羈 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宋·蘇軾《及第後謝秋賦試官啟》:“不泥於古,不牽於今,非有苛。
81 遷延羈留 猶言拖延滯留。同“遷延稽留”。
無 69 遊蕩不羈 遊樂放蕩,不受拘束。 無 85 卓犖不羈 指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何可壹日無此君?”劉孝。
3. 羈族思鄉古詩的四字詞語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出處
唐?杜甫《日暮》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裏,何須花燼繁。
譯註
風清月朗自是壹個迷人的夜晚,可這優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園。
名句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出處
清?納蘭性德《長相思?山壹程》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註
風雪聲嘈雜難耐,使人難以入睡,我的鄉夢也無法做成。故鄉可沒有這種淒涼的聲音啊。
① 聒(guō):聲音嘈雜,這裏指風雪聲。
② 故園:故鄉,這裏指北京。
③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名句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出處
唐?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譯註
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仿佛是自己故鄉的了。
名句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出處
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譯註
忽然聽到妳歌吟古樸的曲調,勾起了我的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
名句
回首天涯,壹抹斜陽,數點寒鴉。
出處
元?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壹抹斜陽,數點寒鴉。
譯註
回頭看茫茫天涯,只見壹抹斜陽,幾只遠飛的寒鴉。
名句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
出處
唐?盧綸《長安春望》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
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譯註
故園就在夢中,可是何時才能歸還;冬去春來,江上舟來舟往,又有幾人得以還家。
名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出處
唐?宋之問《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譯註
現在我渡過漢江趕回家鄉去,不知為何離家越近,心情就越緊張,以致遇到同鄉,也不敢打聽家中的情況。
名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出處
唐?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註
我禁不住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壹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沈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名句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處
唐?白居易《望驛臺》
靖安宅裏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譯註
兩處美好的春光,在同壹天消盡;此時,家裏人思念著出門在外的親人,出門在外的人壹樣也思念著家中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