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組詞:麥苗、秧苗、拔苗助長。
1、麥苗:麥子和黍稷等作物之幼苗。《春秋·莊公七年》:“秋,大水。無麥苗。”杜預註:“今五月,周之秋平地出水,漂殺熟麥及五稼之苗。”
專指麥的幼苗。唐韓愈《遊城南·賽神》詩:“麥苗含穟桑生葚,***向田頭樂社神。”《宋史·食貨誌上四》:“適自冬及春雨雪及時,麥苗滋盛,定見成熟。”姚雪垠《長夜》壹:“那些幸而沒有荒蕪的田地裏,麥苗像禿子的頭發壹樣,活得非常的勉強和無聊。”
2、秧苗:yāng miáo,秧苗,植物,壹般指水稻秧苗的移栽,水稻秧苗的移栽有多種方法,如插秧(又叫插田)、拋秧、點播等。
3、拔苗助長:bá miáo zhù zhǎng,見“揠苗助長”,古代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慢,就壹棵壹棵地往上拔起壹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裏壹看,苗都死了。後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也說拔苗助長。
出處:郭沫若《雄雞集·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壹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例句:力道不要太粗暴,否則是~,反而容易得到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