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

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

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如下:

安身之地

傲慢少禮

傲睨得誌

傲睨自若

傲賢慢士

懊悔無及

班師回朝

寶刀不老

飽學之士

倍道而進

秉燭待旦

不成體統

不置褒貶

殘暴不仁

蒼生塗炭

尺寸可取

赤膊上陣

赤身露體

初出茅廬

村野匹夫

大吉大利

大計小用

大仁大義

大展經綸

刀槍劍戟

得而復失

燈燭輝煌

抵足而眠

恩榮並濟

恩怨分明

法不徇情

反敗為勝

反戈壹擊

費力勞心

焚香禮拜

鼓角齊鳴

官輕勢微

光輝燦爛

光陰荏苒

鬼神不測

詭計多端

橫行無忌

虎入羊群

虎體熊腰

緩兵之計

荒淫無恥

擊鼓鳴金

驕兵之計

錦囊妙計

舉善薦賢

開基立業

空城計

孔孟之道

寬以待人

狼心狗行

老弱殘兵

力排眾議

龍肝鳳腦

龍肝鳳髓

漫山遍野

悶悶不樂

目不邪視

能征慣戰

怒目而視

賠了夫人又折兵

潑油救火

器宇軒昂

氣宇軒昂

強詞奪理

青山不老

情同骨肉

曲意逢迎

忍辱偷生

身不由己

身在曹營心在漢

神鬼莫測

聲威大震

屍橫遍野

手無寸鐵

束手待斃

貪心不足

天愁地慘

徒有虛名

土雞瓦犬

推誠相見

屯糧積草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萬死不辭

威風凜凜

無計可施

無名小卒

勿怠勿忘

物傷其類

先禮後兵

笑容可掬

心膽俱裂

心懷叵測

心術不正

胸懷大誌

休聲美譽

虛廢詞說

削鐵如泥

養精畜銳

搖搖欲墜

壹面之詞

倚勢淩人

引虎自衛

隱介藏形

有機可乘

擇主而事

張燈結彩

招兵買馬

坐視不救

昂然直入

把薪助火

半籌莫展

背若芒刺

撥雲霧見青天

別作良圖

兵精糧足

步罡踏鬥

才薄智淺

長驅直進

赤身裸體

躊躇不決

初生之犢不懼虎

大雨滂沱

等閑之輩

低頭喪氣

東蕩西除

東沖西突

蠹政病民

反覆無常

犯顏苦諫

放魚入海

放龍入海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封金掛印

奮武揚威

鳳毛雞膽

割恩斷義

虎踞鯨吞

荒淫無道

魂亡膽落

金波玉液

鳩奪鵲巢

舊病復發

開基創業

口似懸河

曠世逸才

老成練達

淚流滿面

留戀不舍

略無忌憚

落荒而走

命若懸絲

謀事在人

鳴金收軍

怒氣填胸

女大須嫁

剖肝瀝膽

七步成章

淒然淚下

器宇不凡

趨吉避兇

仁義之兵

仁義之師

柔能克剛

肉顫心驚

色厲膽薄

山崩地陷

舌戰群儒

神鬼難測

勢不可當

束手就縛

束手待死

松形鶴骨

隨波逐浪

四海飄零

天崩地塌

同心合膽

忘恩背義

臥床不起

閑雜人等

笑傲風月

心緒如麻

星月交輝

虛虛實實

揎拳裸袖

燕頷虎須

揚武耀威

佯輸詐敗

養精蓄銳

壹家老小

壹面之辭

以卵敵石

以私廢公

鷹視狼顧

雲屯雨集

運籌決策

運籌決算

掌上觀文

知遇之恩

執鞭隨鐙

指南攻北

指囷相贈

自有公論

昂然而入

1、安身之地

ān shēn zhī dì

解釋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的根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

2、傲睨得誌

ào nì dé zhì

解釋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誌:願望實現。形容因實現願望而看不起壹切的神情。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原來曹操自破馬超回,傲睨得誌,每日飲宴,無事少出,國政皆在相府商議。”

3、傲賢慢士

ào xián màn shì

解釋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幹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4、懊悔無及

ào huǐ wú jí

解釋後悔已來不及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虛營,只插著數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無及。”

5、寶刀不老

bǎo dāo bù lǎo

解釋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並沒減退。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黃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6、飽學之士

bǎo xué zhī shì

解釋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臺,可不進佳章以紀壹時勝事乎?”

7、倍道而進

bèi dào ér jìn

解釋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進。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壹回:“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壹擊可擒也。”

8、不成體統

bù chéng tǐ tǒng

解釋體統:格局,規矩。指言行沒有規矩,不成樣子。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9、不置褒貶

bù zhì bāo biǎn

解釋置:安放,這裏有“加以”之間。褒:褒獎,誇贊,表揚。貶:貶低,指責。不加以表揚或批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操嘗造花園壹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壹‘活’字而去。”

10、蒼生塗炭

cāng shēng tú tàn

解釋塗: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進火坑那樣痛苦。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