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章取義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壹段或壹句的意思。
斷章取義的意思是從壹篇文章、壹段文字或壹段對話中,僅僅摘取其中的片段或部分內容而不顧全文的上下文和整體意義,以此來片面地理解、引用或批評。這種行為會導致誤解、歪曲原本的意思或者失去全面的了解。因此,斷章取義被認為是壹種不嚴謹和不公正的閱讀或引用方式。
斷章取義是壹個常用的修辭手法,指的是從壹篇文章、壹段對話或壹段文字中抽取某些片段,而忽略了在更大背景下的完整意義,從而產生錯誤的理解或曲解原本的含義。這種做法常常用於誤導他人、歪曲事實或制造爭議。
斷章取義成語的出處
斷章取義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左傳·襄公十年》中的壹段文字。原文寫道:出於右師子胥之怒,取三章而不翦,取三輔而不翦,取三綱而不翦,取九疇而不翦。這裏的。三章、三輔、三綱、九疇,都是指國家和社會的重要制度體系,而不翦則表示沒有削除。
這句話的意思是,出於對右師(古代官職名稱)子胥的懷念和憐憫,選擇保留了這些重要的制度。
後來,人們將其中的,不翦改為斷章,並引申為壹個成語,即斷章取義。它的意思是借用文中的部分文字或段落,卻忽視了其所在的背景和完整的含義,從而歪曲原本的意思。
斷章取義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別人故意引用其他人的話或文章的某些片段,以便歪曲原意、曲解事實或誤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