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自謙的成語有哪些

自謙的成語有哪些

千慮壹得愚笨人的細致考慮也會有可取的地方。語本《晏子春秋·雜下十八》:“愚人千慮,必有壹得。”後常用為發表意見時的自謙之詞。

詮才末學低下的才能與膚淺的學識。多用作自謙之詞。 人微望輕謂身份低下,資望不足。多用作自謙之詞。 無以塞責自謙之語。無法彌補自己應負的責任。

無能為役①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後多用於自謙,表示才幹比某些人低下。②泛指沒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信筆塗鴉隨便書寫,字跡如同鴉群壹樣淩亂,比喻字寫得很稚拙或胡亂寫作。常用為自謙之詞。語出唐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

以勤補拙用勤奮補救笨拙,含有自謙之意。

備位充數備位:如同屍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盡職。是自謙不能做事之言。《漢書·蕭望之傳》:“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晏子春秋·諫下》:“其女子往辭晏子之家,托曰:‘負郭之民賤妾,請有道於相國,不勝其欲,願得充數乎下陳。’”

不揣冒昧揣chuǎi:估量,考慮。自謙之詞。謂不自量,魯莽無知。晉·郭璞《〈爾雅〉序》:“璞不揆梼昧,少而勿焉。”郭沫若《海濤集·我是中國人》:“又看到日本學界也每每用漢文出書,我真是~,竟想把我的論著也拿去嘗試。” ?

不敢自專自專:擅自專斷。不敢自作主張,獨自行事。有自謙之意。唐·韓愈《褅袷議》:“凡在擬議,不敢自專。”

才薄智淺才智淺薄。自謙之辭。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某才薄智淺,不稱其職。”

才疏學淺疏:淺薄。才識不廣,學問淺薄。多用作自謙詞。《漢書·谷永傳》:“臣才朽學淺,不通政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清·吳趼人《痛史》第十壹回:“在下雖有此誌,只是~,年

2

紀又輕,經練更少。”

瞽言萏議萏議:草野之人的議論。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論。常用作自謙之辭。

何足掛齒①猶言哪裏值得壹提。用於表示輕視。語本《漢書·叔孫通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何足置齒牙間哉?”②舊時亦常用作自謙語。

匠門棄材比喻無用之人。自謙之稱。

謹謝不敏猶言敬謝不敏。用作自謙或推托之辭。不敏,不聰明,無能力。

不登大雅之堂不能進入高雅的廳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有時也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種小說,初名《金玉緣》。”

景升豚犬景升,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字,表與其子琦琮皆碌碌無為,故世以“景升豚犬”謙稱自己的子女。

馬齒徒增《谷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後因以“馬齒徒增”謙稱自己虛度年華,沒有成就。

犬馬之疾謙稱自己的疾病。 犬馬之報真誠報答他人的謙辭。 犬馬之勞為主子或他人盡力的謙辭。 壹得之見壹點見解。常用作謙辭。

壹得之愚對自己意見的謙詞。猶言壹點膚淺的見解。語出《晏子春秋·雜下十八》。

杯茗之敬請人飲宴的謙辭。

笨鳥先飛①笨鳥先飛。比喻笨人反而居先。②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先行壹步。多用做謙辭。

不腆之儀腆tiǎn:豐厚;儀:禮物。不甚豐厚的禮物。舊時送禮的謙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壹日之積,行則備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