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絲豪竹 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樂器。形容管弦樂聲的悲壯動人。
出處:唐·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酒肉如山又壹時,初筵哀絲動豪竹。”
八音叠奏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叠:交互,輪流。八類樂器輪番演奏。表示器樂齊全,演奏場面盛大。
出處:《晉書·樂誌下》:“八音叠奏,雅樂並作。”
八音遏密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出處:《尚書·舜曲》:“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伯塤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出處:《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楚管蠻弦 泛指南方的管弦樂器。
出處:唐·李商隱《燕臺·冬》詩:“楚管蠻弦愁壹概,空城舞罷腰支在。”
吹吹打打 指各種樂器的合奏。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種言行或事物,吸引別人註意。
出處:明·天然智叟《石頭點·郭挺之榜前認子》:“忙忙與女兒說知,叫老媽央人相幫打點。早鼓樂吹吹打打,迎人村來了。”
吹大法螺 法螺:做佛事時用的樂器。原比喻佛之說法廣被大眾。後借以諷刺吹牛皮,說大話。
出處:《妙法蓮花經·序品》:“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2. 樂器的四字成語哀絲豪竹 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樂器。
形容管弦樂聲的悲壯動人。 出處:唐·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酒肉如山又壹時,初筵哀絲動豪竹。”
八音叠奏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叠:交互,輪流。八類樂器輪番演奏。
表示器樂齊全,演奏場面盛大。 出處:《晉書·樂誌下》:“八音叠奏,雅樂並作。”
八音遏密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
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出處:《尚書·舜曲》:“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伯塤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
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出處:《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楚管蠻弦 泛指南方的管弦樂器。
出處:唐·李商隱《燕臺·冬》詩:“楚管蠻弦愁壹概,空城舞罷腰支在。” 吹吹打打 指各種樂器的合奏。
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種言行或事物,吸引別人註意。 出處:明·天然智叟《石頭點·郭挺之榜前認子》:“忙忙與女兒說知,叫老媽央人相幫打點。
早鼓樂吹吹打打,迎人村來了。” 吹大法螺 法螺:做佛事時用的樂器。
原比喻佛之說法廣被大眾。後借以諷刺吹牛皮,說大話。
出處:《妙法蓮花經·序品》:“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3. 四字成語描寫樂器的聲音金石絲竹金:指金屬制的樂器;石:指石制的磬;絲:指弦類樂器;竹:指管類樂器。泛指各種樂器。也形容各種聲音。
鏗鏹頓挫鏗鏹: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形容音律和諧有力、動聽。
敲金擊石金、石:指鐘磬壹類的樂器。演奏鐘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宛轉悠揚委宛曲折,也指聲音悠揚動聽。
此外,還有鶯聲燕語,繞梁三日,綿言細語,繪聲繪色,黃鶯出谷,余音饒梁,沈魚出聽,余音裊裊等成語都形容聲音。
4. 關於音樂的四字成語至少三十八音遏密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後停止演奏音樂。
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指國家元首去世 不同凡響 凡響:平凡的音樂。
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
後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吹彈歌舞 演奏管弦樂器,唱歌跳舞。泛指音樂舞蹈娛樂活動。
斷章取義 斷:截斷;章:音樂壹曲為壹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壹段或壹句的意思。
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顧曲周郎 原指周瑜業於音樂。
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黃鐘大呂 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壹律。
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黃鐘毀棄 黃鐘:黃銅鑄的鐘,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陰陽各六,黃鐘為陽六律的第壹律;毀:毀壞;棄:拋棄。比喻賢人遭受擯斥。
擊節嘆賞 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擊節稱賞 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鈞天廣樂 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後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南風不競 南風: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不能勝。
後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
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輕歌曼舞 音樂輕快,舞姿優美。 絲竹管弦 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也指音樂。
亡國之音 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後多指頹靡 *** 的歌曲。 五音六律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六律:定樂器的標準。
指古代音律。後也泛指音樂。
簫韶九成 簫韶:虞舜時的樂章;九成:九章。指簫韶音樂奏了九章。
弦外之音 原指音樂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壹唱三嘆 壹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
後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壹片宮商 宮、商:都是古代五音之壹。
壹片和諧的音樂聲。形容文辭如樂聲壹樣優美、悅耳。
壹板三眼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
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余音裊裊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沈醉。
引商刻羽 商、羽:古代樂律中的兩個音名。指講究聲律、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
鄭衛之音 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頓挫抑揚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奏。 周郎顧曲 原指周瑜業於音樂。
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巴人下裏 ①即下裏巴人。
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
巴,古國 北鄙之聲 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
北鄙之音 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
亦作“北鄙之聲”。 吹篪乞食 吹著篪討吃的。
指在街頭行乞。篪:古代的壹種音樂,象笛子,有八孔。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後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
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狗馬聲色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
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鼓吹喧闐 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
龍言鳳語 喻輕松悠揚的音樂之聲。 窮極要妙 形容精妙到極點,多形容音樂。
亦作“窮極其妙”、“窮妙極巧”。 桑間之音 指 *** 的音樂。
駟馬仰秣 語出《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楊倞註:“仰首而秣,聽其聲也。”
謂駕車的馬駐足仰首,諦聽琴聲。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亡國之聲 指 *** 的音樂。 壹倡三嘆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壹倡而三嘆也。”
謂壹人歌唱,三人相和。後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余味,令人贊賞不己。
倡,亦作“唱”。 有板有眼 板、眼:民族音樂的節拍,每節中最強音叫板,其余叫眼。
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有步調。 朱弦三嘆 《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後因以“朱弦三嘆”指稱音樂的美妙。 彈絲品竹 〖解釋〗吹彈樂器,諳熟音樂。
金鼓喧闐 〖解釋〗金鼓:金鉦和鼓。喧闐:聲音大。
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亦形容軍威壯盛或戰況激烈 裊裊余音 〖解釋〗裊裊:宛轉悠揚。
余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後悠揚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回響在耳邊。
同“余音裊裊” 。 正聲雅音 〖解釋〗純正優雅的音樂。
變徵之聲 徵:古代五音之壹;變徵:指古代七聲音階中的第四音級。指悲涼的音樂。
5. 帶琴的四字成語帶琴的四字成語 :
焚琴煮鶴、
對牛彈琴、
琴棋書畫、
琴心相挑、
琴瑟和諧、
劍膽琴心、
琴劍飄零、
琴斷朱弦、
琴瑟相調、
鳴琴而治、
古琴價高、
琴瑟合鳴、
破琴示絕、
壹琴壹鶴、
和如琴瑟、
坐上琴心、
琴歌酒賦、
牛聽彈琴、
琴瑟調和、
琴挑文君、
琴瑟和同、
瑟弄琴調、
琴瑟之好、
如鼓琴瑟、
破琴絕弦、
琴瑟失調、
人琴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