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音zhǐ sāng mà huái
出處他每日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
解釋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用法作主語、謂語、狀語;用於說話與作文
結構連動式
近義詞指雞罵狗、旁敲側擊、借題發揮
反義詞直言不諱、直截了當、指名道姓
同韻詞文武全才、王佐之才、枯瘦如柴、接踵而來、庶民子來、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露往霜來、壹清二白、壹表人才、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年代古代
謎語指著桑樹罵槐樹
歇後語和尚面前罵禿驢
成語故事賈政壽辰那天,夏太監前來宣賈政入朝覲見,得知元春被加封賢德妃。喜訊傳來,賈府上下歡天喜地,只有寶玉置若罔聞,他惦記黛玉回來,賈璉接完黛玉回來後見鳳姐,鳳姐傾訴家不好當,人們都在指桑罵槐地抱怨她
成語舉例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壹個是好纏的?錯壹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壹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
成語例句
◎ 然而,漸漸地,對方竟要得寸進尺了,廁所不許我們用,使她的水要另花錢,稍微用多了壹點便指桑罵槐地申斥著她的孩子。
◎ 黃毓娟在外面罵罵咧咧,指桑罵槐,過升早就習慣了,故意讓她發急,讓她去浪費唾液,她的話越多,過升越準備在衛生間裏耗下去。
◎ 可夫人還是不放心,今天插口袋,明天翻抽屜,隔三間五把丈夫敲打壹頓,指桑罵槐,旁敲側擊,跟蹤盯梢,安排眼線,把司機弄得無所適從。
◎ 例如,被告人吳××(女,三十壹歲)丟了兩只雞,懷疑是同生產隊女社員周××所偷,遂在周宅附近指桑罵槐,中傷周××。
指桑罵槐成語故事2大淩小者,警以誘之①。剛中而應,行險而順②。
註釋
①大淩小者,警以誘之淩,淩駕;誘,誘惑。強大的壹方若想制服弱小的壹方,要用警告的方式去誘導他。②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主帥氣勢如虹位居正中,便會有部屬應和,行事艱險但不會有禍難。
寓意
在軍事方面,整治軍紀的方法有許多種,“指桑罵槐”就是其中壹種。壹方面,運用各式各樣的政治外交手段,對其施加壓力配合軍事行動。對於弱小的壹方,用警告和利誘的方式,使其不戰而敗。對於強大的壹方,也可以用敲山震虎的方法威懾他;另壹方面,作為軍方的領軍人物,必須要做到雷厲風行,令出如山。這樣才能調動將士,氣勢如虹,戰勝而歸。所以,有時采用此法,在軍隊中剔除個別壞典型,嚴格處治,從而震懾全軍將士。
計謀解析
“指桑罵槐”,本意是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是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借題發揮。指軍隊裏的將領要抓住個別心懷疑心的將士,安撫他們,既不能迫使其造反,也不能使用利誘的方法讓其產生疑慮,只能將事情說成是別人的問題,話裏藏刀,暗中警告他們,使部下壹切行動聽指揮,這是控制部下的良策。此計是三十六計的並戰計之壹。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運用此計降服了當時與之並存的魯國和宋國。他先率領齊國將士攻下弱小的遂國,使魯國的大王心生畏懼,不敢與齊國相抗衡,立即謝罪求和。宋國大王見魯國與齊國聯盟,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為保宋國國泰民安,也只能委曲求全,俯首稱臣。遂國與魯宋兩國,就好比是桑樹和槐樹,齊相管仲利用攻打遂國而得到魯宋兩國不戰而降的雙贏局面。
在歷史和野史的記載中,名人先輩們早已將這個罵人術升華為壹門高雅的藝術。而相比較之下,在當今社會中,“指桑罵槐”則成為壹種權術。尤其是在政治和商業方面,它帶著殺雞儆猴、敲山震虎的威懾力,同時又在此之前預設好陷阱,等著他人往下跳。借著這個機會,使存有疑心的部下歸順自己,從而順利地遣兵調將。
計名故事
穰苴斬莊賈
春秋末期,晉國率領軍隊來侵犯齊國的邊疆,使齊國失去了幾座城池,而在同壹時間,燕國也趁此機會來侵略齊國,讓齊國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局面。
齊景公決定出兵迎戰,他任命田穰苴為將,帶領將士去攻打晉國和燕國的聯盟軍,同時又派了自己寵愛的臣子莊賈作為監軍。之後,穰苴與莊賈約定好,次日中午在營地門口集合。
第二天,穰苴壹早便來到營地,命部下安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標桿和滴漏盤。約定的時間壹到,穰苴即刻宣布軍令,整裝待發。但是莊賈卻遲遲未到,於是穰苴派部下去請莊賈,幾個來回下來,還是不見莊賈的身影。穰苴很生氣,但還是和士兵們耐心地在營門口等著。大約到了黃昏時分,莊賈才搖搖晃晃、滿臉醉容地到來。
穰苴氣憤地問莊賈:“莊大夫,妳為何不按約定的時間到營地門口集合?”
莊賈口吐酒氣,壹臉無所謂地說:“田將軍,妳想想,我們這次出征不知何時回來。親朋好友為我設宴餞行,我總得賣個面子應酬應酬吧。”
穰苴壹聽,怒火中燒。他忍無可忍,當著眾將士的面大聲斥責莊賈:“妳身為國家重臣,有監軍重任在身,卻只顧自己的家,將國家大事當兒戲,拋置腦後,竟分不清孰輕孰重。”莊賈卻哈哈大笑,不以為然地說:“這種小事情,田將軍沒必要借題發揮,大驚小怪的。”憑借自己是齊王的寵臣親信的身份,莊賈根本沒將穰苴放在眼裏。但莊賈萬萬沒有想到,穰苴竟然當著全軍將士,問執法人員無故拖延行軍時間依法該將其如何處治?執法人員遵循法制答道,論理該誅!田穰苴聞言,立即命令他的部下當場將莊賈拿下,嚇得莊賈渾身發抖,連忙跪地求饒。莊賈的.隨從眼見大事不妙,馬上悄悄地溜走,飛奔進宮,向齊景公求救。但在齊景公派的人還沒趕到之前,穰苴已經下令將莊賈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全軍將士看到穰苴將大王的寵臣莊賈殺了,個個嚇得臉色泛青,從心底裏對穰苴敬佩,誰也不敢再放肆造次,不聽軍令。
就在這時,齊景公派來解救莊賈的使臣飛馬直闖軍營之地,以齊景公的命令讓穰苴立即將莊賈釋放,穰苴面色始終如壹,沈著冷靜地應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穰苴見齊景公派來的人驕縱猖狂,將軍紀嚴明視若無睹,便又壹次叫來執法人員,不急不緩地問:“在軍營重地肆意跑馬,按軍法規定要如何處治?”
執法人員答:“按理,應斬!”來使壹聽,慌了,立馬收起狂傲之色,面容鐵青,對穰苴心生畏懼。
穰苴卻壹如既往,不慌不忙地道:“兩軍交戰,不殺來使!更何況是大王派來的人,更可不殺。”
使臣聽了此話,壹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於是穰苴命部下將來使的隨從及三輛馬車的左馬給殺了,並砍斷了馬車左邊的木柱,以儆效尤。然後讓來使回去向齊景公稟告。
由於穰苴嚴明的軍紀,讓全軍將士明白了什麽是軍令如山,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晉國和燕國聽說此消息後,嚇得趕緊撤軍,不敢再與齊國為敵。
計名故事
吳王痛失愛姬
春秋時期,吳國大王闔閭看了當時的大軍事家孫武的著作《孫子兵法》後,對其十分敬佩,便立即召見孫武。
吳王見了孫武,誇獎他寫的兵法甚妙,天下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希望能借此機會,當面演示壹下,讓自己見識壹番。孫武欣然答應,並讓吳王隨便找來些人,說是要當場演練給吳王看。吳王壹聽,覺得不大可能。為此,吳王有心要為難壹下孫武。
於是,吳王命人從後宮叫來壹百八十名佳麗。眾佳麗壹到校軍場上,只見旌旗招展,戰鼓排列,煞是好看,就以為是讓她們出來玩的,在那裏嬉笑打鬧,絲毫沒有把孫武放在眼裏。孫武下令讓這壹百八十位佳麗編成兩隊,並命吳王的兩個愛妃分別擔當兩隊的隊長。但是吳王的兩名愛妃哪裏明白孫武要幹什麽,只覺得好玩,便應了下來。
經過壹段時間的操練,才好不容易將這些佳麗排成兩隊。孫武不煩不躁,耐心地對這壹百八十位佳麗認真講解排隊操練的要領。交代完後,令下人在旁邊擺放上刑具,然後威嚴地告知吳王的這些妃子們:練兵不是兒戲!壹定要聽命行事,不得有半分馬虎,若有人違反軍命,壹律按軍法處置!
但吳王的這些佳麗們卻沒將孫武的話放在心上,她們都是吳王的寵妃,有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所以都以為孫武是在裝模作樣嚇唬她們。就在這時,孫武命人擂起戰鼓,操練開始。
孫武壹本正經,就像真的是在操練軍隊。他命壹百八十名佳麗全體向右轉,但佳麗們壹個也沒有動,反而哄然大笑,將孫武的命令置若罔聞。
孫武還是沒有生氣,轉身對吳王說:“剛才是末將沒有把動作要領交代清楚,是末將的錯。”於是,孫武不厭其煩地又壹次詳細講述了動作要領,怕佳麗們沒聽明白,又問了壹遍,眾佳麗答應全聽明白了,孫武才放心,再次向佳麗們發令。
當鼓聲再次響起時,孫武發出命令,讓全體佳麗向左轉。這次比上次的情況更加糟糕,眾佳麗中沒有壹人聽命令,笑聲比上次更放肆。站在壹旁的吳王看到此情此景,覺得非常有趣,這個令眾人折服的孫武先生,竟拿他的愛妃們沒辦法,真是天下奇聞!
而此時的孫武,臉色早就沈了下來,用嚴厲的口吻告訴校軍場上的佳麗們:“如果動作要領沒有交代清楚,是將軍的責任,但是如果將軍交代清楚了,而士兵不服從命令,那就是士兵的責任了。依照軍法,違反軍令者斬,隊長帶隊不力,應先受罰。將兩個隊長拉出去斬首!”
在壹旁看得正有意思的吳王壹聽孫武的這番話,馬上慌了神,手足無措地向孫武請求,希望能放過他的兩位愛妃。孫武卻直接明白地告訴吳王:“吳王既然欣賞在下的才能,要在下演習兵法,那在下壹定竭盡全力按照軍法操練。”那吳王見孫武這樣說,壹時也沒有辦法,只好聽孫武的安排。
於是,吳王的兩名愛妃被斬首示眾,嚇得其他的佳麗魂飛魄散,臉色慘白。
孫武並沒因此而停下來,命令繼續操練。他讓排頭的兩名佳麗為隊長,全場肅靜,鴉雀無聲。看得出來,佳麗們非常懼怕面無表情的孫武。
經此波折,當鼓聲第三次響起時,佳麗們個個聚精會神,不敢有壹絲怠慢,處處按孫武講的動作要領來做,生怕有壹點錯誤,從而順利地完成了這次的操練任務。
吳王見孫武為軍事操練而殺了自己的愛妃,心中雖然有點不高興,但也不好說什麽。而孫武通過這件事,讓吳王見識了自己的治兵之道,順利當上了吳國的大將,最終使吳國成為當時的強國之壹。
指桑罵槐成語故事3出處
《紅樓夢》第十六回:咱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哪壹個是好纏的?錯壹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壹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賈政壽辰那天,寧榮二府的人丁都來祝壽,熱鬧非常。正在這時,那夏太監騎馬來到賈府,直至正廳下馬,滿臉笑容,走至廳上,南面而立,肅然說道:“奉特旨:立刻宣賈政入朝,在臨敬殿陛見。”說畢,連茶也沒喝,便乘馬去了。
賈政等連忙整裝入朝。入朝後才知道元春被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喜訊傳來,寧榮二府上下內外,莫不歡天喜地,惟有寶玉,“置若罔聞”(意思是:好像沒有聽到這個喜訊壹樣)。且喜賈璉與黛玉要回來,先遣人來報信,明日就可到家了,寶玉聽了方略有些喜意。
好容易等到第二天中午,賈璉才把黛玉接到賈府裏來。寶玉端詳了壹番黛玉,覺得她比以前越發出落得超逸了。寶玉便將北靜王所贈茯苓香串珍重地取出來,轉送黛玉。黛玉卻說:“什麽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說著便扔還寶玉,寶玉只得收回,暫且無話。
賈璉見過眾人之後,便回自家房中,問及別後家中諸事,又謝鳳姐的辛苦。鳳姐說:“我呀,見識又淺,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給個棒槌,我就拿著認作針了’。……妳是知道的,咱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哪壹個是好纏的?錯壹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壹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後人用“指桑罵槐”(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明指甲而暗罵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