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行己有恥的意思

行己有恥的意思

行己有恥的意思是壹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

行己有恥

行己有恥,漢語成語,拼音是xíngjǐyǒuchǐ,壹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出自《論語·子路》。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宋·陸九淵與徐子宜書:“兄質性篤厚,行己有恥,不至有是。”

知識拓展:

行己有恥、心地坦誠、外修內煉、夙夜奉行。儒家君子“行己有恥”,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尊嚴,不會去做貶損自我尊嚴的事情而讓自己感到恥辱。孔子的弟子問他“士”的標準,他說“行己有恥”。

孟子、荀子先哲們對恥的知見很清澈,“行己有恥”,“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不知羞恥,乃不能成人”。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壹。“行己有恥”才能知錯認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幽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昨天,廣州珠島賓館回蕩著孩子們朗朗的誦讀聲。在術業有專攻的同時,他們也是行己有恥、修身守道的楷模。

因為他們都是讀書人出身的士大夫,士大夫為人處事的特點是“行己有恥”,遇沮而退,而不是沒臉沒皮,忍恥求進,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在青大學子和老師們的殷切期待中,章太炎先生作了以“行己有恥,博學於文”為主題的演講。

荀子先哲們對恥的知見很清澈,“行己有恥”,“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不知羞恥,乃不能成人”。孔子認為有道德的人應“行己有恥”,即要有羞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