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駟馬難追的成語故事

駟馬難追的成語故事

“駟馬難追”這個成語出自北宋·歐陽修《新五代史·晉高祖皇後李氏傳》。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壹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形容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壹定要算數。

在歷史上,後晉高祖石敬瑭起兵造反,在打敗李從珂後,曾與李從珂簽訂過壹個條約,答應打敗李從珂後願意割地作為酬謝。後來,石敬瑭真的打敗了李從珂,成為了後晉的皇帝。

這時有人找石敬瑭討要承諾的割地,但石敬瑭認為自己已經做了皇帝,再履行承諾就是向天下人示弱,這是他不能接受的。於是他拒絕了對方的請求。

遼主耶律德光見此情況後非常生氣,就親自率領五萬騎兵與石敬瑭會師於太原北門外柳林,並冊立石敬瑭為後晉皇帝。同時,耶律德光還要求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太後被逼無奈,只能命範質幫助起草降表。她寫降書請求遼國皇帝放他們壹條生路,表示只要放他們母子二人生路,可以放棄晉國皇帝的位置。在這封降書中,李太後再次強調了“駟馬難追”的道理。

這個故事後來被傳為佳話,人們用“駟馬難追”來形容壹個人說話算數,承諾的事情壹定會做到。這個成語也常常被用來提醒人們要慎重許諾,壹旦許下諾言就要盡力去履行。

知識擴展

“駟馬難追”是壹個廣為流傳的成語,意思是說出了口的話,就難以收回,表示說話算數,不會反悔。這個成語源於古代的馬匹和交通工具。

在古代,馬匹是人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壹。當人們需要長途旅行或者運輸重要物品時,馬匹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由於馬匹的速度和耐力都非常優秀,所以人們常常會用馬車來運輸物品或者人。

然而,在那個時候,馬匹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壹個人說出了口的話,比如承諾要送某人壹匹馬,但是他後來又不想兌現承諾了,那麽他就會說“駟馬難追”,意思是不可能追回已經說出口的話,也不可能再要回那匹馬了。

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形容壹個人說話算數,不會反悔。如果壹個人說出的話非常堅定,而且不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改變自己的承諾,那麽他就會被形容為“駟馬難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