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四海之內思念著自己的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像鄰居壹樣近。
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如下: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妳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妳我都是遠離故土,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壹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不必在告別的地方,像普通兒女壹樣揮淚告別。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唐代縣令稱明府,縣尉為縣令之佐(助手) ,遂稱少府。此時,杜即將赴任蜀州(亦稱蜀川,今四川崇慶縣。 唐初本無“蜀州”, 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始設蜀州,時王勃已死。故本詩亦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當時王勃還不到20歲,正在京城長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職,約作於乾封元年至總章元年(666- 668)。這個時候段,豪氣滿懷、積極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當時的思想核心。
王勃設宴為他送行,寫了此詩,作為臨別贈言。送親朋好友出遠門,即使對方是前程似錦,雙方都是不好受的,其中有留戀、傷心、惆悵等。
百度百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