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徑通幽蘊含的哲理:“曲徑通幽”是生活中人們處理問題常采用的態度和方法,是因為“幽”也許在這“曲徑”之中,“美”可能源於這回轉之間。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往風景幽美的地方,這便是“曲徑通幽”。
曲徑通幽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ū jìng tōng yōu,意思是小路,通到幽深僻靜的地方。
出自: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譯文:
早晨我進入了破山寺,早上太陽的光芒照在高樹之中。竹林掩映的小徑通向幽深的地方,禪房的周圍有花木流蘇,花木又高又深。
山光明媚使鳥兒更加歡唱,潭水清澈令人蕩滌凡心。各種聲音在此刻都消失了,只留下了寺廟中的鐘磬之音。
背景故事:
詩人常建喜歡寫和山林、寺廟有關的詩歌題材,有壹天早上,他來到了頗具盛名的破山寺。太陽慢慢地從東方升起來了,溫柔的陽光灑在山上的樹木上。
常建在進入破山寺之後,沿著寺廟中的竹林小徑,走到了幽深處的後院,看到在後院的禪房裏,僧人們正在禮佛、唱經。常建繼續走,他周圍的青山散發著光芒,鳥兒在歡快地唱著歌。常建不知不覺走到壹處水潭旁,探身壹看,這裏的水真清啊,人生的俗事雜念頓時也被洗滌幹凈了。
這時的破山寺靜悄悄的,只能聽到僧侶敲鐘的聲音。這種感覺真好啊!常建在破山寺略有所悟,提筆在後禪院的墻壁上寫下了《題破山寺後禪院》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