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什麽成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什麽成語

成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成語解釋: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出自:選自《論語·為政》。

原文: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釋義:孔子說:“由,我教給妳怎樣做的話,妳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復句式。

擴展資料

孔子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論的態度,那麽中智以下的人當然不可能樣樣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認有所知、有所不知,是壹種老實的態度,也是最聰明的態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呂端,宋太宗稱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就是棄“小慧”而就“大智”的壹個好例子。

《漢書》中張釋之為上林尉的辯護,也正是在這壹點上來立論,從而得到漢文帝理解的。

以子路的率直性格而言推斷,孔子要他記住的不太可能是壹種治學態度,孔子可能說的是另壹個意思:“子路啊,妳可記住了,該知道的就知道,不該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裝作不知道,這才真正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