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谷?’……( 重耳 )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成語例句: 放子壹頭嗟我老, 避君三舍 與之平。 ◎宋·劉克莊《題蔡炷主簿詩卷》詩
繁體寫法: 避君三舍
註音: ㄅㄧˋ ㄐㄩㄣ ㄙㄢ ㄕㄜˋ
避君三舍的近義詞: 退避三舍 比喻對人讓步,避免沖突
避君三舍的反義詞: 針鋒相對 .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對等。《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 十三妹 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他那聰明正合 張
成語語法: 補充式;作謂語、定語;指退讓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補充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