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釋義
解釋:革:改變,革除;故:舊的;鼎: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出自:《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示例:北京地方,受歷代君主的壓力,害得毫無生氣,此後~,當有壹番佳境。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出 處
唐·張銳《唐中書令梁國公姚崇神道碑銘》:“夫以革故鼎新;大來小往;得喪而不形於色;進退而不失其正者;鮮矣!”
例 句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頒布《天朝田畝制》,提出了平分土地,男女平等的主張。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除舊布新 推陳出新 不破不立 改弦易轍 吐故納新 蛻故孳新 改弦更張 標新立異 除舊更新
反義詞 陳陳相因 因循茍且 抱殘守缺 壹仍舊管 因循守舊 保殘守缺 矮子看戲
革故鼎新
革:改變,除去。 故:舊的。 鼎:樹立。現泛指去除舊的,建立新的。
成語解釋編輯
發音
革故鼎新:gé gù dǐng xīn
英文翻譯
革故鼎新-Keeps improving through reforms
解釋
革:改變,革除。 故:舊的。 鼎:更新。
指去除舊的,建立新的。革除舊弊,創立新制。多指改朝換代或重大變革等。
成語典故編輯
示例
〖示例〗北京地方,受歷代君主的'壓力,害得毫無生氣,此後革故鼎新,當有壹番佳境。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回
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禦政之首,鼎新革故。”
造句
文化的發展需要不斷的革故鼎新。
舊社會革故鼎新,新社會誕生了。
面對陳規陋習,我們要敢於革故鼎新。
要想改變落後面貌,就要發奮圖強,將不好的革故鼎新。
新中國成立,革故鼎新,百廢俱興。
科技的發展,使社會革故鼎新,漸漸昌榮繁盛了。
出處
〖出處〗《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香爐。”
《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舊時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後泛指事物的破舊立新。
《參同契》卷上:“禦政之首,鼎新革故。”
宋 李格非 《序》:“配造物而相嫵媚,爭妍競巧於鼎新革故之際。”亦省作“ 鼎革 ”。
隋 許善心 《神雀頌》:“質文鼎革,沿習因成。”
唐 徐浩 《謁禹廟》詩:“鼎革固天啟,運興匪人謀。”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渡江》:“朝廷多故,須知鼎革天之數。”
郭沫若 《我的學生時代》:“而且在那鼎革的時期,學校多是奉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