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到、誤了、不守時、遲誤、遲延
姍姍來遲
拼音: shān shān lái chí 簡拼: sslc
近義詞: 緩不濟急、蝸行牛步 反義詞: 爭先恐後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表示遲到的意思
解釋: 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現形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例子: 黃遠庸《虛三級省制案之輪廓》:“蹉跎復蹉跎之省制案中,被以奇異之服色、~者,則所謂虛三級省制案者也。”
2.《遲到》壹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竊喜,心驚肉跳,忐忑不安,沾沾自喜,還有就是:郁悶 〔高興〕
快活 開心 快樂 歡樂 喜悅 快慰 愉悅 愉快 暢快 大喜 狂喜
欣喜 喜洋洋 喜滋滋 興沖沖 樂融融 樂陶陶 樂呵呵 樂悠悠 甜滋滋興高采烈 興致勃勃 歡呼雀躍 興趣盎然 手舞足蹈 歡天喜地 稱心如意心滿意足 歡欣鼓舞 喜出望外 喜上眉梢 喜笑顏開 喜形於色 眉飛色舞樂不可支 心曠神怡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洋洋自得 滿面春風 自得其樂
〔悲哀〕
悲傷 悲慘 悲戚 悲痛 悲切 悲嘆 悲觀 悲憫 哀嘆 哀愁 哀怨 哀痛 哀思 哀鳴 悵然 淒切 痛苦 痛切 傷心 傷感 心如刀割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悲痛欲絕 欲哭無淚 樂極生悲 慷慨悲歌
〔憂愁〕
憂慮 憂傷 郁悶 愁苦 焦慮 顧慮重重 滿腹疑慮 坐立不安 惴惴不安憂心忡忡 心事重重 心煩意亂 心亂如麻 心神不定 心急如焚 心急火燎五臟俱焚 愁眉不展 愁眉苦臉 滿面愁容 雙眉緊蹙
〔憤恨〕
憤然 憤懣 憤慨 憤恨 憎惡 怨恨 痛恨 仇恨 憤憤不平 疾惡如仇
深惡痛絕 令人發指 義憤填膺 切齒痛恨 深仇大恨 抱恨終身
〔發怒〕
惱怒 激怒 怒火中燒 惱羞成怒 火冒三丈 怒發沖冠 怒氣沖天
拂袖而去 勃然大怒 大發雷霆 暴跳如雷 怒不可遏 怒形於色 面有慍色
滿面怒容 怒目圓睜
〔驚恐〕
驚慌 驚駭 驚嚇 害怕 懼怕 畏懼 恐慌 恐怖 心驚膽戰 膽小怕事 畏首畏尾 提心吊膽 做賊心虛 心有余悸 驚慌失措 張皇失措 如坐針氈驚魂未定 驚恐未定 驚恐萬狀 戰戰兢兢 面如土色 失魂落魄 心驚肉跳膽顫心驚 不寒而栗 心膽俱裂 魂不附體
3.形容“遲到”的成語有什麽形容“遲到”的成語有:姍姍來遲、緩不濟急、蝸行牛步、遲遲吾行、船到江心補漏遲。
1、姍姍來遲[shān shān lái chí]:姍姍:形容走得緩慢從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那時唐卿、玨齋也都來;只有菶如姍姍來遲;大家只好先坐了。”
2、緩不濟急[huǎn bù jì jí]:緩:慢;濟:救助。 緩慢的行動適應不了緊急的需要。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正愁緩不濟急,恰好有現任杭州織造的富周三爺,是門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門生帶京壹萬銀子。”
3、蝸行牛步[wō xíng niú bù]: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出處]《水滸》第三十二回。
4、遲遲吾行[chí chí wú xíng]:遲:慢慢地。原指慢慢考慮考慮再走。形容戀戀不舍地離開。
[出處]《孟子·萬章下》:“孔子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
5、船到江心補漏遲[chuán dào jiāng xīn bǔ lòu chí]:比喻做事不及時,對事情毫無幫助
[出處] 元·關漢卿《救風塵》壹折:“恁時節,船到江心補漏遲,煩惱怨他誰。事要前思,免勞後悔。”
4.作文用細節描寫寫遲到250字有點多哈……而且就算寫好了也不給妳照抄,可以提供些關鍵詞語、句子:
1、XXX像壹支離弦的箭,飛也似的向學校沖去。背上的書包時起時伏,拍到著他的背。壹粒粒豆大的汗珠不時順著他的臉頰滴下,可他卻對這些毫無察覺,只是壹個勁兒地向學校跑去。
(關鍵詞:緊張 害怕 著急)
2、XXX匆匆忙忙跑到教室門口,猛地壹推門,壹聲巨響過後,XXX踉踉蹌蹌地沖進了教室。壹下沒站穩,跌了個跤,引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
(關鍵詞:醜態百出 冒冒失失)
3、XXX的臉壹直紅到耳根,不敢直視老師和同學。他微微低下頭,像只被抓住的小老鼠,邁著細碎的步子,老老實實地走到自己的位置上,輕輕拉開椅子坐下,怕影響到其他人。
(關鍵詞:害羞 不好意思 難為情 老實 愧疚)
4、老師沒有再責備他。XXX松了壹口氣,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他開始大膽地讀書,學習,似乎是想要彌補遲到這壹過失。
(關鍵詞:輕松 認真學習 想要彌補過失 平靜)
突然發現把四句話加起來已經有270個字了,妳自己再用壹些連接詞連接壹下就行了,怎麽樣,我夠好吧,說了不給妳抄結果還是寫好了……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