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風燭殘年成語解釋

風燭殘年成語解釋

成語(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風燭殘年成語解釋,歡迎大家分享。

中文發音: fēng zhú cánnián。

成語解釋:風燭:風中的燭火。風中的燭火隨時都可能熄滅;人生垂暮之年的殘余時日;隨時都可能完結。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長久了。

成語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只這風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裏流。”

成語造句:有許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過風燭殘年,而侵略者的'槍炮打碎了他們的希望。(老舍《四世同堂》六)

成語使用: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發音技巧:燭,不能讀作“zú”。

書寫技巧:殘,不能寫作“慘”。

褒貶解析:屬中性成語

近義詞:風中之燭、風前殘燭

反義詞:年富力強、風華正茂

英語翻譯:The dying age is like a candle in the wind.

字典查詢:

風燭殘年

風燭殘年成語接龍:

年富力強 年:年歲;富:多;年富:未來的年歲多;指年輕;力:精力。年紀輕;精力旺盛。

年輕力壯 壯:健壯。年紀輕;身體好;力氣大。

年邁龍鐘 龍鐘:行動不靈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年高望重 年紀大,聲望高。

年壯氣銳 指年紀輕,氣勢旺盛。亦作“年少氣盛”、“年盛氣強”。

年高德卲 年紀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