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車薪
從前,有壹個樵夫,每日靠砍柴賣錢的微薄收入來養家糊口。壹天,天氣非常炎熱,樵夫像往常壹樣推著壹車滿滿的柴到街市上賣。他把那些砍來的柴捆成壹把壹把的,壹部分放到了地上,壹部分仍然放在柴車上,因為累了壹整天,又饑又渴,就找了個地方坐下喝口茶吃些幹糧,誰知才歇息了片刻,就突然聞到壹股濃煙的味道,回頭壹瞧,原來是自己車上的柴著火了。柴夫急忙放下水杯,連滾帶爬地跑過去。可是柴車上的火苗已經躥得很高了。這可怎麽辦啊,這附近根本沒有水,怎麽救火呢?他急得滿頭大汗,突然他看到了地上的水杯,正是他剛才休息時準備喝的水。就連忙抓起水杯把水澆到壹車柴上。可是,這小小的壹杯水,怎麽能撲滅那熊熊燃燒的大火呢?就壹會的功夫,那輛柴車和他辛辛苦苦砍下的柴便化為壹堆灰燼。
篇二有趣的成語故事文字版
壹箭雙雕
長孫晟是南北朝時期北周的壹員武將,他的功夫很高,並且特別善長於射箭。有壹次,北周國王派他護送公主到突厥國和親,突厥王攝圖舉行宴會來盛請歡迎長孫晟和公主他們,宴席中,攝圖命人取來弓箭,請長孫晟展示射箭的本領以助酒興,長孫晟拉開弓箭,瞄準了百步外 掛著的壹枚銅錢,滿弓射去,只見弓箭射中了銅錢的方孔正中,大家對此都非常震驚。自從那以後,突厥王攝圖對長孫晟是格外的尊重,並且把他留住,請他經常陪著去找獵。有壹次他們在打獵的時侯,突厥王看到兩只大雕在搶吃壹塊肉,便拿出兩支箭並對長孫晟說:“這兩只雕妳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們都射下來嗎?”長孫晟看了壹眼只接過壹支箭,迅速的拉滿弓向大雕射去,結果士兵們都驚呆了,長孫晟居然用壹支箭把兩只雕都射了下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壹箭雙雕啊。
篇三有趣的成語故事文字版
孺子可教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壹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壹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壹只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餵!小夥子!妳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對方年紀大了,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見了,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很不高興,但轉念想到鞋都拾起來,又何必計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壹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楞楞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壹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裏把路,返身回來,說:“妳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請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會,應該早點來。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又過了五天,張良起了個早,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妳又比我晚到,過五天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下決心這次壹定比老人早到。於是他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天蒙蒙亮時,他看到老人壹步壹挪地走上橋來,趕忙上前攙扶。老人這才高興地說:“小夥子,妳這樣才對!”老人說著,拿出壹部《太公兵法》交給張良,說:“妳要下苦功鉆研這部書。鉆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張良對老人表示感謝,老人揚長而去。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篇四有趣的成語故事文字版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壹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註意那人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
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壹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麽也不像賊了。
後常用疑鄰盜斧說明,不註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的情況。
篇五有趣的成語故事文字版
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
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
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
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