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兩可 [mó léng liǎng kě]: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對問題正反兩面態度模糊。
出處:《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糊裏糊塗[ hú lǐ hú tú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壹回:“至於那以後的批評,糊裏糊塗預寫下的,靈不靈那個去管他呢。”
稀裏糊塗 [xī lǐ hú tú]:1)不清楚,糊裏糊塗。2)隨便,馬馬虎虎。
出處: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我稀裏糊塗地回答說她家裏有事來了個親戚。”
渾渾噩噩 [hún hún è è]:形容糊裏糊塗,愚昧無知;迷迷糊糊,虛軟無力;也用來形容壹片模糊的景象、狀態。
出處: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不明就理[bù míng jiù lǐ]:不知道內幕,不明白其中含義。
造句:1)許多不明就裏的學生在路邊駐足觀看,騎自行車的人也推著車子過來湊熱鬧。2)他的話語讓聽者壹頭霧水,不明就裏
迷迷糊糊[ mí mí hu hū ]:1)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2)使渾濁不清。3)使迷惑不清,把弄得模糊不清。
造句:他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