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技藝熟練,已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常與“遊刃有余”連用。
該成語揭示壹種養生處世的方法。莊子以刀喻人,以牛體組織喻復雜的社會,以刀解牛喻人在社會上處世。莊子認為,人應當找到壹條能夠適應社會的生存道路,回避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就不會受到傷害。
該成語形象地說明了,人只要掌握了客觀規律,靈活運用,就能從必然中解放出來,獲得真正的自由。在反復實踐的時候也應該註意掌握方法,而不是盲目重復。
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譯文
有壹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