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或出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卷二.科場》。
後亦用「文不對題」指話語與話題不符。
典源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卷二.科場》吳生,浙之檇李人,儒而兼賈,不預科場久矣。
是年夢其父祖,催令入闈,生自知此道荒疏,無可僥幸之處,置之勿論。
嗣又夢父祖,厲色督責之,曰:「汝若不去,場中缺壹孝廉矣,是為違天。
違天不祥,必有後禍。」
生乃述其無文,何遇?父笑曰:「易耳!今科頭題為〈鄉人皆好之〉壹節,本家蘭陔先生有此文,汝入闈時,訪而錄之可也。」
生始欣然溫故。
入闈,訪問蘭陔先生所在。
夫吳蘭陔者,時文中之名手也,其門下從學之徒數百人,發科甲入詞林者甚眾。
惟先生落筆高古,屢困塲屋,時年已五旬外矣,功名之念甚切。
生訪得之,致其景仰之意,曰:「聞先生窗下有〈鄉人皆好之〉壹節題文,為士林傳誦。
小子與先生居隔百裏,未由親炙,今日尚閑,務求賜教。」
蘭陔見其殷勤難郤(卻),錄出與觀。
生曰:「容小子攜回號舍,細細揣摩可乎?」蘭陔頷之,生歡喜捧去。
未幾1>,蘭陔2>亦往生號內答之,見其在卷上揮毫疾書,訝曰:「尚未出題,何得有文?」生笑曰:「小子讀先生文,不忍釋手3>,恭繕4>試卷,以誌5>欽佩,即文不對題,不過被黜6>而已,亦所甘心。」
蘭陔曰:「我累足下矣,奈何!奈何!」遂別去,逢相識者告之,壹時傳作新聞。
是夜試題出,果對。
〔註解〕(1)未幾:不久。
(2)蘭陔:吳蘭陔,清朝人,生卒年不詳。
時文中之名手,落筆高古,但屢次應試不中,功名之念甚切。
(3)不忍釋手:心中割舍不下。
見「不忍釋手」。
(4)繕:音ㄕㄢˋ,謄寫。
(5)誌:表示。
(6)黜:音ㄔㄨˋ,摒棄。
典故說明 清人宣鼎所著《夜雨秋燈錄》,雜記所見聞之事,多寓勸懲之意。
〈科場〉壹篇寫:浙之檇(ㄗㄨㄟˋ)李人吳生壹連兩次夢見祖先要他參加科考,並且泄露考題,指出同宗的吳蘭陔先生曾以這次的考題〈鄉人皆好之〉作過文章。
於是吳生去闈場中找到他,經過再三懇求取得文章。
不久,吳蘭陔也在闈場探視吳生,看見吳生正在寫試卷,很驚訝的問:「試題還沒出來,為什麽妳就在寫了?」吳生回答:「我讀先生的文章後,心中割舍不下,謄寫在試卷上,以表示對妳的欽佩,即使文章內容和題目的意思不符合,不過被摒棄而已,我也心甘情願。」
「文不對題」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文章內容和題目不符合。
後也用來指話語與話題不符。
書證 01.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卷二.科場》:「生笑曰:『小子讀先生文,不忍釋手,恭繕試卷,以誌欽佩,即文不對題,不過被黜而已,亦所甘心。
』」(源) 用法說明 壹、語義說明文章內容和題目不相符合。
使用類別用在「文意離題」的表述上。
例 句<01>這篇作文根本文不對題,難怪分數這麽低下。
<02>寫文章最忌諱文不對題,令人讀起來不知所雲。
<03>如果文不對題,縱使文章寫得再好,也是枉然。
<04>在下筆之前,壹定要先認清題意,以免寫出文不對題的文章。
<05>這篇文章不僅錯字連篇,而且文不對題,實在不知如何評分。
二、語義說明指話語與話題不符。
使用類別用在「答非所問」的表述上。
例 句<01>我問妳詩歌,妳回我散文,簡直是文不對題。
<02>經理對他那文不對題的答話,臉上盡是疑惑的表情,壹下子真是不知所措。
<03>他好不容易得到了搶答權,卻答得文不對題,喪失了得獎的機會,真是可惜! 近義詞: 離題萬裏,答非所問
反義詞: 壹語中的 辨識 參考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