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動於衷的釋義:心裏壹點兒也沒有觸動,也指在壹個地方壹動不動。
無動於衷,漢語成語,拼音:wú dòng yú zhōng,意思是心裏壹點兒也沒有觸動,也指在壹個地方壹動不動。指對應該關心、註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無(拼音:wú,mó)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拿著舞具起舞的樣子,是“舞”的初文。“無”後假借表示沒有。
動(拼音:dòng)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秦漢篆書。動的本義是行動、為實現壹定意圖而活動。引申為凡動之稱,如移動、振動、運動、發動、感動等。作副詞用,指往往、常常。
於(拼音:yú),“於”作介詞,古代通“於”。現代的“於”多用來介紹動作的時間、地點、人物等,表示在、從、到、對、給、向等義。“於”用在被動句中,引出主動者,用在形容詞後,引出比較的對象。另外“於”還可作動詞後綴。
衷,漢語壹級字,讀作衷(zhōng),其本義為貼身的內衣。又中也。《周語》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又《韻會》誠也。《左傳·昭十六年》發命之不衷。又通也。《左傳·莊六年》必度於本末而後立衷焉。
學習成語的好處:
1、成語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成語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與文化底蘊。它們簡單有趣,通常四個字就能表達出完整的意思。這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使他們探索成語背後的故事。
2、成語可以鍛煉孩子的想象力,成語壹般都能引經據典,所以裏面會涉及到大量的歷史故事。孩子在學習成語時,會先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充分發揮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