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抔黃土 拼音: yī póu huáng tǔ 解釋: 壹抔:壹捧。
壹捧黃土。借指墳墓。
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出處: 《史記·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壹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舉例造句: 痛傷情,壹抔黃土,高冢臥麒麟。
明·吾邱瑞《運甓記·蔣山致奠》 拼音代碼: ypht 近義詞: 壹抔土 燈謎: 墳墓 用法: 作賓語;指墳墓 英文: tomb 故事: 漢文帝時,廷尉張釋之在處理盜竊漢高祖廟裏玉環的案件上同漢文帝發生分歧,他不同意漢文帝的滅門九族的懲罰,就只處死小偷壹個人。他說:“偷壹只玉環就滅門九族,那麽偷走陵墓的壹抔黃土該如何判決?”。
2. 關於土的四字成語大全安土重遷 土:鄉土;重:看得重,不輕易。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麽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不服水土 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寸土必爭 即使是壹點點土地,也要和敵人爭奪。形容對敵鬥爭毫不退讓。
寸土不讓 壹寸土地也不讓人。
寸土尺地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極少的土地。
撮土焚香 撮土:用手把土聚攏成堆。指舊時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爐,燒香敬神。
大興土木 興:創辦;土木:指建築工程。大規模地蓋房子。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舉行的儀式。後稱分封諸侯。
糞土不如 還比不上糞便和泥土。形容極無價值的東西。
風土人情 壹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根生土長 當地出生長大。也指世代居住。
故土難離 故土:出生地,或過去住過的地方,這裏指故鄉、祖國。難於離開故鄉的土地。形容對家鄉或祖國有無限的眷戀之情。
廣土眾民 土地廣闊,人民眾多。
懷土之情 懷:懷念;土:故土,家鄉。懷念故鄉的情感。
皇天後土 皇天:古代稱天;後土:古代稱地。指天地。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
揮金如土 揮:散。把錢財當成泥土壹樣揮霍。形容極端揮霍浪費。
灰頭土面 滿頭滿臉沾滿塵土的樣子。也形容懊喪或消沈的神態。
卷土重來 比喻失敗之後,重新恢復勢力。
累土至山 比喻由小到大,積少成多。
裂土分茅 古代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權力。
列土封疆 列:同“裂”;封疆:劃定疆界。帝王將土地分封給大臣。
茅茨土階 茅草蓋的屋頂,泥土砌的臺階。形容房屋簡陋,或生活儉樸。
面如土色 臉色呈灰白色。形容驚恐之極。
土階茅屋 泥土的臺階,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簡陋。
土龍芻狗 泥土捏的龍,稻草紮的狗。比喻名不副實。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壹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土牛木馬 泥塑的牛,木做的馬。比喻沒有實用的東西。
土穰細流 土壤:泥土;細流:小河。比喻細小的事物。也指事物雖甚細微,但不斷積累,即能發揮巨大作用。
土生土長 當地生長的。
瓦解土崩 象土崩塌,瓦破碎壹樣,不可收拾。比喻徹底垮臺。
朽木糞土 朽木:爛木頭;糞土:臟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對社會沒有用處的人。
壹片焦土 形容遭遇火災(或戰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毀的景象。
壹抔黃土 壹抔:壹捧。壹捧黃土。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魚爛土崩 比喻國家內部發生動亂。
安土樂業 安居本土,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
安土重舊 指留戀故土,不輕易改變舊俗。
安土重居 猶安土重遷。指留戀故鄉,不願輕易遷居異地。
本鄉本土 指本地,家鄉。
不便水土 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同“不服水土”。
簸土揚沙 指虛張聲勢。
不習地土 對於壹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普天率土 普天:整個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內。指全中國或全世界。
軟紅香土 形容都市的繁華。
食毛踐土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賤: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國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視如土芥 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壹般輕賤。比喻不放在眼裏。
守土有責 指軍人或地方官有保衛國土的責任。
水來土掩 大水來了,用土堵住。比喻敵人來犯,就引兵抵抗。
水土不服 對於壹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土崩瓦解 瓦解:制瓦時先把陶土制成圓筒形,分解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壹樣,不可收拾。
土扶成墻 比喻人應該互相扶助。
土雞瓦犬 用泥捏的雞,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