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亂釵橫bìn luàn chāi héng
出處:宋·王安石《扇子詞》:“青冥風霜非人世,鬢亂釵橫特地寒。”
意思:鬢:耳邊的頭發;釵:婦女的首飾,由兩股合成。耳邊的頭發散亂,首飾橫在壹邊。形容婦女睡眠初醒時未梳妝的樣子。
兵荒馬亂bīng huāng mǎ luàn
出處: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意思: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病急亂投醫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出處:
意思:病勢沈重,到處亂請醫生。比喻事情到了緊急的時候,到處求人或亂想辦法。
撥亂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出處:《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意思:亂:指亂世;反:通“返”,回復。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釵橫鬢亂chāi héng bìn luàn
出處:宋·王安石《扇子詞》:“青冥風霜非人世,鬢亂釵橫特地寒。”
意思:鬢:耳邊的頭發;釵:婦女的首飾,由兩股合成。耳邊的頭發散亂,首飾橫在壹邊。形容婦女睡眠初醒時未梳妝的樣子。
粗服亂頭cū fú luàn tóu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
意思: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形容不講究修飾。
犯上作亂fàn shàng zuò luàn
出處:《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意思:犯:幹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方寸不亂fāng cùn bù luàn
出處:唐·呂溫《淩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意思: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方寸已亂fāng cùn yǐ luàn
出處:《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意思:心已經亂了。
紛亂如麻fēn luàn rú má
出處:
意思:麻:麻團。交錯雜亂像壹團亂麻。
扶危定亂fú wēi dìng luàn
出處:
意思:扶助危難,平定禍亂。
怪力亂神guài lì luàn shén
出處:《論語·述而》: “子不語怪、力、亂、神。”
意思:指關於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
胡思亂想hú sī luàn xiǎng
出處:《朱子全書·學》:“宜於日用之間,稍立課程,不要如此胡思亂量,過卻子也。”
意思:指沒有根據,不切實際的瞎想。
胡言亂語hú yán luàn yǔ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這二老漢,各人好與三十棒。何故?壹個說長說短,壹個胡言亂語。雖然如是,且放過壹著。”
意思: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歡蹦亂跳huān bèng luàn tiào
出處:
意思: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潑、生命力旺盛的樣子。
家翻宅亂jiā fān zhái luàn
出處:
意思:形容家裏吵吵鬧鬧,不得安寧。
快刀斬亂麻kuài dāo jiǎn luàn má
出處:《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意思:比喻做事果斷,能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
匡亂反正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於正。”
意思: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亂臣賊子luàn chén zéi zǐ
出處:《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俱。”
意思:亂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舊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後泛指心懷異誌的人。
亂點鴛鴦luàn diǎn yuān yāng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今日聽在下說壹樁意外姻緣的故事,喚做《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意思:鴛鴦:鳥名,常比喻夫妻。使夫婦互易錯配。也比喻胡亂配合姻緣。
亂箭攢心luàn jiàn cuán xīn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見父親倒在壹個壁角邊亂草之上……淹淹止存壹息。二子壹見,猶如亂箭攢心,放聲號哭。”
意思:攢:積聚。亂箭身在心上。比喻內心極度痛苦。
亂七八糟luàn qī bā zāo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妳看屋裏的圖書字畫,家夥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潔,不象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這是霞郎的成績。”
意思: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
亂瓊碎玉luàn qióng suì yù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壹回:“(武松)正在雪裏,踏著亂瓊碎玉歸來。”
意思:指雪花。
亂彈琴luàn tán qín
出處:
意思:比喻胡扯或胡鬧。
亂世英雄luàn shì yīng xióng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意思:亂世:動亂的不安定的時代;英雄:才能勇武超過常人的人。混亂動蕩時代中的傑出人物。
亂頭粗服luàn tóu cū f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
意思:頭發蓬亂,衣著隨便。形容不愛修飾。
破鼓亂人捶pò gǔ luàn rén chuí
出處:
意思:比喻人失勢受到大家的欺侮。
群魔亂舞qún mó luàn wǔ
出處:
意思:成群的魔鬼亂跳亂蹦。比喻壹批壞人在政治舞臺上猖狂活動。
始亂終棄shǐ luàn zhōng qì
出處:唐·元稹《鶯鶯傳》:“始亂之,終棄之。”
意思:亂:淫亂,玩弄。先亂搞,後遺棄。指玩弄女性的惡劣行徑。
世擾俗亂shì rǎo sú luàn
出處:漢·王充《論衡·治期》:“世擾俗亂,災害不絕,遂以破國亡身滅嗣。”
意思:社會騷亂,風氣敗壞。
手忙腳亂shǒu máng jiǎo luàn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壹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意思:形容遇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碎瓊亂玉suì qióng luàn yù
出處:
意思:指雪花。
天花亂墜tiān huā luàn zhuì
出處:《心地觀經·序品》:“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花)亂墜遍虛空。”
意思:傳說梁武帝時有個和尚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紛紛落下花來。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誇張而不符合實際)。
天下大亂tiān xià dà luàn
出處:《後漢書·曹節傳》:“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後,常侍侯覽多殺黨人,公卿皆屍祿,無有忠方者。”
意思:天下:指中國或世界。全國或全世界的局勢動蕩不安。
徒亂人意tú luàn rén yì
出處:宋·蘇軾《富鄭公神道碑》:“始受命聞壹女卒,再受命聞壹男生,皆不顧而行,得家書,不發而焚之,曰:‘徒亂人意。’”
意思:意:心情。只會擾亂人的心情,起不到別的作用。
違法亂紀wéi fǎ luàn jì
出處:
意思:違犯法令,破壞綱紀。
小不忍則亂大謀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出處:《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意思: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心煩意亂xīn fán yì luàn
出處:《楚辭·蔔居》:“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意思:意:心思。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
心慌意亂xīn huāng yì luàn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後,心慌意亂。”
意思:心裏著慌,亂了主意。
心亂如麻xīn luàn rú má
出處:元·五實甫《西廂記》第壹本第二折金聖嘆批:“此其心亂如麻可知也。”
意思:心裏亂得象壹團亂麻。形容心裏非常煩亂。
眼花繚亂yǎn huā liáo luàn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壹本第壹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只教人眼花繚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意思:繚亂:紛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以文亂法yǐ wén luàn fǎ
出處:《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意思: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以紫亂朱yǐ zǐ luàn zhū
出處:《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意思:比喻將奸佞小人當作廉潔公正的君子。
雜亂無章zá luàn wú zhāng
出處: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雜亂而無章。”
意思:章:條理。亂七八糟,沒有條理。
轍亂旗靡zhé luàn qí mǐ
出處:《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意思:轍:車轍;靡:倒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坐懷不亂zuò huái bù luàn
出處:《詩經·小雅·巷伯》毛亨傳:“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
意思: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於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