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唐·崔倬《敘石幢事》:“倬自幼學慕習魯公書法……惜奇高蹤堙沒,遂命攻治其傷殘,補續其次,雖真贗懸越,貂狗相屬,且復瞻仰魯公遺文,昭示於後矣。”
渾渾沌沌 混雜、不分明的樣子,也指糊塗無知的樣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出處:先秦·孫武《孫子·勢》:“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混淆視聽 混淆:混雜。用假象或謊言讓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出處:《三國誌·袁尚傳》裴松之註:“如此之類,正足以誣罔視聽,貽誤後生矣。”
夾七夾八 指說話東拉西扯,混雜不清。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壹頓夾七夾八,罵的範進門摸不著。”
良莠不分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壹起,難以分辨。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良莠不齊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壹起。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良莠不壹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壹起。難以區分。同“良莠不齊”。
出處:《清史稿·覺羅滿保傳》:“閩、浙兩省棚民,以種麻靛、造紙、燒灰為業,良莠不壹。”
良莠淆雜 淆:混淆。雜:混雜。好壞混在壹起。比喻好人和壞人難以區分。亦作“良莠混雜”
龍蛇混雜 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壹起。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皂帛難分,龍蛇混雜。”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文殊》:“凡聖同居,龍蛇混雜。”
亂作壹團 混雜在壹起,形容極為混亂。
出處: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壹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
泥沙俱下 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隨著水壹起沖下。比喻好人和壞人混雜在壹起。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壹:“人稱才大者,如萬裏黃河,與泥沙俱下。余以為,此粗才,非大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