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碧紗籠詩的成語典故

碧紗籠詩的成語典故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下面是我整理的碧紗籠詩的成語典故,歡迎閱覽。

典源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飧。諸僧厭怠,播至,已飯矣。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播繼以二絕句曰:‘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三:“唐段相文昌,家寓江陵,少以貧窶修進,常患口食不給,每聽曾口寺齋鐘動,輒詣謁飧,為寺僧所厭,自此乃齋後扣鐘,冀其晚屆而不逮食也。後入登臺座,連出大鎮,拜荊南節度,有詩《題曾口寺》雲:‘曾遇阇黎飯後鐘’。蓋為此也。”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世傳魏野嘗從萊公 (寇準) 遊陜府僧舍,各有留題。後復同遊,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

釋義用法 唐王播少時孤貧,寄宿僧院讀書,常與僧人壹起吃飯,僧人厭煩,以後就提前吃飯,等王播去,已吃過了。後王播任高官又出鎮此地,見舊所題詩已用碧紗罩護,因作詩諷之。又記為唐段文昌事。宋魏野與宰相寇準同遊陜地僧寺,題詩,以後又同遊舊地,見寇準詩已有碧紗罩護,自己詩卻滿是塵土,也吟詩諷之。後以此典指以勢利取人,對貧寒未達者怠慢、冷遇,而對富貴者殷勤、奉承。亦指對所題詩賞識、珍愛。

用典形式

未飯鐘 宋·蘇軾:“卻尋三十年前味,未飯鐘時已飯茶。”

護碧紗 宋·孫覿:“懸知不是唐王播,慚愧高僧護碧紗。”

飯後鐘 宋·蘇軾:“乃知飯後鐘,阇黎蓋具眼。”宋·陸遊:“雖無客***樽中酒,何至僧鳴飯後鐘。”

鐘非飯 宋·蘇軾:“雖知燈是火,不悟鐘非飯。”

齋後鐘 宋·張元幹:“乾竺宗旨超隱峰,客至不鳴齋後鐘。”

碧紗籠 宋·王阮:“碧紗籠底墨才幹,白玉樓中骨已寒。”清·黃景仁:“短章已汙君家壁,試看碧紗籠得不?”

罩碧紗 唐·李洞:“功成名著扁舟去,愁睹前題罩碧紗。”

紗籠素碧 宋·劉過:“記東坡賦就,紗籠素碧; 西山句好,簾卷晴珠。”

詩壁無紗 清·趙翼:“履綦有跡重移屐,詩壁無紗半沒塵。”

聞鐘過齋 宋·陸遊:“癡兒自墮阇黎計,歡喜聞鐘已過齋。”

齋竟鳴鐘 宋·陸遊:“丘嫂羹存先戛釜,山僧齋竟始鳴鐘。”

醉墨紗籠 清·陳維崧:“漫勞 醉墨紗籠,且娛別院歌鐘。”

紗籠相後先 宋·範成大:“此地著經濟,紗籠相後先。”

阇黎飯後鐘 宋·範成大:“登時覺悟忙收拾,已是阇黎飯後鐘。”

粥後飯堂空 清·黃景仁:“寂寂諸天夜氣中,阇黎粥後飯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