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劉邦的《大風歌》?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詩詞原文鴻鵠高飛,壹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註釋譯文 (鴻 鵠,hóng hú 古代對天鵝的稱呼,又名鵠、鴻、鶴、白鴻鶴、黃鵠、黃鶴等,因其飛的高,跋涉千裏而常被人們用來形容誌向遠大的人。“燕雀焉知鴻鵠之誌哉?”自《史記》中《陳涉世家》是我國歷史上第壹次農民起義的發起者陳勝在未起義前,在農村被人雇用去務農時對傭著說的話,現已簡化成常用成語“鴻鵠之誌”,用來形容遠大的誌向。) (矰,zēng 古代射鳥用的壹種栓著絲繩的箭。) (矰(繒)繳zēng jiǎo 。(1).獵取飛鳥的射具。繳為系在短箭上的絲繩。繒,通“ 矰 ”。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註·雁》:“雁自 河 北渡 江 南,瘠瘦能高飛,不畏繒繳。” 明 方孝孺 《二禽詠》:“文彩羨孔鸞,繒繳或暗投。” 龐成宇 《東園雜詠》:“飲啄力以致,繒繳安所施。” (2).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清 繆慧遠 《有感》詩:“驚心南國添繒繳,解網還邀聖主恩。”)創作背景 按當時的規矩,劉邦與大老婆呂雉生的兒子劉盈(後為漢惠帝),才是正牌的太子。劉邦這個人,以前苦時打時殺時,與呂雉關系是挺好的,可是現在老婆多了,就對戚夫人好上了,冷落了老呂。他想要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是對還是錯,咱也別管人家的事了,只是聽聽熱鬧。劉邦暗中工作也沒少做,可是人家老呂婆子也不是省油的燈,人家是名正言順的第壹夫人嘛。呂雉就找到了張良,讓張良主持公道。張良是啥人物?事到他那兒,第壹他不能壞了規矩,得堅持原則,第二他要辦的事壹定得辦穩妥,不能影響團結大局。 張良並沒有說什麽,只是為呂後的兒子找了四個老頭兒。這四個老頭兒正是東園公、角裏先生、綺裏季和夏黃公。這四位是頂尖的世外高人,人稱“四皓”,即四顆明星。張良就讓四個老頭兒當太子的老師。這麽的這麽的,那麽的那麽的之後。有這麽壹天,劉邦看見了太子是和四個老頭在壹塊兒,當時就滅了火,就沒電了,就心裏涼了。他是知道這四位的底細的。 劉邦急忙召來戚夫人,指著四個老頭兒說,“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後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壹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闕,戚夫人噓唏流涕,上榻去,罷酒。(《史記*留侯世家》) 劉邦的詩與話,稍微翻譯翻譯就是:完了,完了,全完了,有這四個老頭在幫呂後的兒子,咱們是完了。心愛的戚夫人呵,看來咱們兩個的兒子是當不上太子了。而且,看得明明白白,人家呂老婆子將來就是心肝妳的主子。人壹沒招時就唱歌,就跳舞。咱們啥也別說了,妳呢?跳個舞,要跳老家楚地的,我呢,唱個歌。“天鵝呀,大雁呀,壹飛就是幾千裏。羽毛豐滿了呀,人家是隨便飛來隨便起。隨便飛呀,隨便起。真沒有招來,也沒處說理。我老劉雖有弓來又有繳,可也是用不上哇。心肝呀,心肝。這可不是我老劉不管妳。”老劉唱完後,戚夫人抽抽泣泣哭得個滿臉是淚。想壹想,說啥也沒用了,只得上床睡去。酒菜也弄得杯盤狼藉。果然,劉邦壹死,得寵的戚夫人壹門全讓呂後給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腳,挖眼熏耳,扔到茅房裏,稱為“人彘”。 寫這首詩時,劉邦的處境與項羽的霸王別姬差不多,全是無可奈何陷於絕境。可是人家劉邦壹沒有提當年勇,二沒有將責任推給老天爺,還是實話實說了,沒辦法就是沒辦法,直來直去。這詩正與劉邦的性格相合。詩中用了比喻的方法,將呂氏比作羽翼豐滿的鴻鵠,承認呂氏的強大,並坦率地表達了自己無可奈何的心情,也是壹首好詩。 此即歷史上有名的鴻鵠歌. 詩詞鑒賞 劉邦自沛縣起義,十幾年鞍馬勞頓,還受過箭傷,50多歲以後,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常為江山社稷憂慮,尤其對接班人人選問題傷腦筋。 “鴻鵠高飛,壹舉千裏。”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劉盈,確立劉盈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時的事。劉邦後來發現,劉盈過於“仁弱”,擔心他難以繼承皇位。他很喜歡趙王劉如意,覺得劉如意很象他。但是,劉盈是“嫡出”,皇後呂稚所生。劉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廢嫡立庶,是件大事;況且,呂雉又是他的元配,曾經患難與***,他壹時委決不下,多次征求親近大臣的意見。但是,大臣中多數是劉邦的故交,和呂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寵以外,絕沒有呂後那樣的“群眾基礎”。所以,包括留侯張良在內的壹班老臣,都勸劉邦不要免去劉盈的太子地位。劉邦看到大臣們擁戴劉盈.認為他象鴻鵲,甚至“壹舉千裏”,那是受了蒙騙。 “羽翼已就,橫絕四海。”說的還是劉盈,劉邦仍被假象蒙蔽著。呂稚知道劉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貴”的道理,誰的兒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後,無上尊貴,於是她不遺余力地進行了頻繁的幕後活動,求助於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張良幫助。最後,她就按張良的主意,讓劉盈去巴結當時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這四個老頭兒正是東園公、角裏先生、綺裏季和夏黃公。這四位是頂尖的世外高人,人稱“四皓”,即四顆明星。張良就讓四個老頭兒當太子的老師。“四皓”曾拒絕過劉邦的遨請,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卻同劉盈同車四遊,使劉邦誤以為劉盈有才能,孚眾望。劉邦急忙召來戚夫人,指著四個老頭兒說,“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後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壹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闕,戚夫人噓唏流涕,上榻去,罷酒。 (《史記留侯世家》) “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劉邦面對戚夫人的哭泣,表達出自己愛莫能助、無可奈何的心情。劉邦病重以後,自知大限不遠,曾又壹次和大臣們提到接班人問題。大臣們除了陳說利害以外,都對劉盈極口稱贊,使劉邦最終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當他把這壹情況告知戚夫人時.戚夫人十分悲傷,泣不成聲。劉邦寬慰她說:“為我茲舞,吾為若楚歌。”《鴻鵲歌》,就是這樣壹首憂心忡忡、情意綿綿的歌。 劉邦不無憂慮地死去,活著的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卻遭受了極其殘酷的迫害,雙雙被狠毒的呂後害死。得寵的戚夫人壹門全讓呂後給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腳,挖眼熏耳,扔到茅房裏.看到戚夫人被呂後變成“人彘”的慘相,連呂後的親生兒子劉盈都憤怒地大罵:“此非人所為!" (彘,zhì 彘,即豬的意思。 漢初呂後殘殺了戚夫人之後,喚其“人彘”。人彘,即諷刺豬狗不如。彘 <名> 漢武帝原名劉彘 (象形。小篆字形。矢聲,其余象豬頭、腳。本義:彘本指大豬,後泛指壹般的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