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āi méi xíng lìng
解釋:猜枚:壹種酒令,原指手中握若幹小物件供人猜測單雙、數目等。現亦指劃拳。行令:行酒令。喝酒時行酒令。
出處: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某已來了也,有酒拿來我先打三鐘,然後猜枚行令耍了。”
示例:眾人~,耍笑洪堂。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壹回
近義詞:猜拳行令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行酒令
猜拳行令
拼音:cāi quán xíng lìng
解釋:劃拳行酒令。形容宴飲歡暢。猜拳:飲酒時兩人同時伸出手指並說壹數,如數與兩人伸出手指的總數相符為勝,輸者罰酒。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汪秀才解帶脫衣,盡情歡宴,猜拳行令,不存壹毫形跡。”
示例:這裏擺酒上席,依次坐了。賓主七八個人,~,大盤大碗,吃了個盡興。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
近義詞:猜枚行令、猜三劃五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行酒令
猜三劃五
拼音:cāi sān huà wǔ
解釋:喝酒時劃拳行酒令。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差人道:‘今日且吃酒,明日再說。’當夜猜三劃五,吃了半夜。”
近義詞:猜拳行令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行酒令
兩小無猜
拼音:liǎng xiǎo wú cāi
解釋:猜:猜疑。男女小時候在壹起玩耍,沒有猜疑。
出處:唐·李白《長幹行》詩:“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示例:翁有女,小字江城,與生同甲,時皆八、九歲,~,日***嬉戲。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江城》
近義詞:兒女情長、卿卿我我
反義詞:敬而遠之,視同陌路、疏於音問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青梅竹馬的男女
三智五猜
拼音:sān zhì wǔ cāi
解釋:比喻用盡心思,多方猜測。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壹智便猜個十分。”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多方猜測
少小無猜
拼音:shào xiǎo wú cāi
解釋:猜:猜疑。指男女幼小時壹起玩耍,天真無邪,不避嫌疑。
出處:唐·李白《長幹行》詩:“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示例:我倆本是~,雖然裝作新娘和新郎的模樣,實還不知新娘和新郎有什麽關系。 ★蔣光慈《鴨綠江上》
近義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青梅竹馬
東猜西揣
拼音:dōng cāi xī chuāi
解釋:指多方猜測。
出處:清·袁枚《與楊蘭坡明府書》:“然李義山《錦瑟》壹篇,寧使後人東猜西揣,聚訟紛紛,而當時絕不多下壹註,亦可想見古人之落落大方矣。”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猜測
東猜西疑
拼音:dōng cāi xī yí
解釋:指胡亂猜疑。
出處:沙汀《柳永慧》:“當我正在東猜西疑的時候,拖拉機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示例:請不要對我~的。
近義詞:疑神疑鬼
反義詞:毫無疑問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猜疑
蜂迷蝶猜
拼音:fēng mí dié cāi
解釋:比喻男子對女子的思慕。
出處:明·高明《琵琶記·丞相教女》:“絳羅深護奇葩小,不許蜂迷蝶猜。”
近義詞:蜂識鶯猜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比喻句
蜂識鶯猜
拼音:fēng shí yīng cāi
解釋:比喻男子對女子的思慕。同“蜂迷蝶猜”。
出處:元本·高明《琵琶記·牛相教女》:“絳羅深護奇葩小,不許蜂識鶯猜。”
近義詞:蜂迷蝶猜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比喻句
胡猜亂想
拼音:hú cāi luàn xiǎng
解釋:胡亂地猜想。指對沒有把握的事情亂加猜測。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四:“胡猜亂想,驚疑不定。”
示例: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7卷:“弄得魏撰之滿肚疑心,~。”
近義詞:胡思亂想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瞎猜疑
鶯猜燕妒
拼音:yīng cāi yàn dù
解釋:比喻遭人猜忌。
出處:清·王鵬運《摸魚子·太常仙蝶來過賦此以誌》詞:“算年年、鶯猜燕妒,仙緣知在何處?”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女性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