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形容小人的成語有哪些
鼻孔撩天、蠻橫無理、冷言冷語、不屑壹顧、傲慢不遜
壹、鼻孔撩天
白話釋義: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朝代:宋
作者:陸遊
出處:《入蜀記》卷五:“荊州絕無禪林,惟二聖而已。然蜀僧出關,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謂有得,不復參叩。故語雲:‘下江者疾走如煙,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勞他二佛打供,了不見壹僧坐禪。’”
翻譯:荊州沒有禪林,只有兩個聖而已。但是蜀僧出關,壹定要去江浙,回的又已自認為有可能,不再參拜叩頭。所以說:‘長江下遊的快速如煙,長江上遊的鼻子鼻孔天。徒勞其他二佛打供,壹點兒也不見壹個和尚坐禪
二、蠻橫無理
白話釋義:蠻橫無理,漢語成語,指野蠻粗暴,不講文明。
朝代:近代
作者:劉操南
出處:《武松演義》第六回:“武松在旁邊說話不得,惱恨縣主得了賄銀,這樣蠻橫無理。”
翻譯:武松在旁邊不能說話,煩惱縣主得到了賄賂的銀兩,這樣蠻橫無理
三、冷言冷語
白話釋義:從側面或反面說的含有譏諷意味的話。
朝代:宋
作者:寶林
出處:·《寶林禪師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裏;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
翻譯:山門上:關著門;都是自家房子裏;為什麽需要冷說冷言冷語;暗暗地敲人?
四、不屑壹顧
白話釋義: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為不值得壹看。形容極端輕視。
朝代:清
作者:曾樸
出處:《孽海花》第二十八回:“我的眼光是壹直線;只看前面的;兩旁和後方;都悍然不屑壹顧了。”
翻譯:我的眼光是壹直線;只看前面的;兩側和後方;都不屑壹顧了。
五、傲慢不遜
白話釋義:遜:謙遜。態度高傲自大,對人不講謙讓。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蕭望之傳》:“有司奏君責使者禮,遇丞相無禮,廉聲不聞,敖(傲)慢不遜。”
翻譯:有司奏君責怪使者的禮儀,遇到丞相無禮,清廉的名聲沒有聽說,敖(傲慢)傲慢,不謙遜
⑵ 什麽成語形容卑鄙小人
面目可憎、作惡多端、陽奉陰違、豺狐之心、狐假虎威。
壹、面目可憎
白話釋義:卑鄙小人相貌醜陋,神情卑劣,使人感到厭惡。
出處:《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
朝代:唐
作者:韓愈
翻譯:但凡都是使我感到厭惡的人。
二、作惡多端
白話釋義:做了許多壞事。指罪惡累累。
出處:·《西遊記》第四十二回:“想當初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裏就積得過來。”
朝代:明
作者:吳承恩
三、陽奉陰違
白話釋義:表面上遵從,暗地裏不執行。
出處:·《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倘若陽奉陰違,定行參辦不貸。”
朝代:清
作者:李寶嘉
四、豺狐之心
白話釋義:指有豺狼和狐貍那樣的兇殘、狡猾的心腸。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這文》:“近聞楚王無道,遂發材(豺)狐之心。”
朝代:唐
作者:王重民、王慶菽、向達、周壹良、啟功、曾毅公
翻譯:最近聽到傳聞楚王沒有治國之道,卻有豺狼和狐貍那樣的兇殘、狡猾的心腸。
五、狐假虎威
白話釋義:狐假虎威是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假:借。狐貍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後以“狐假虎威”來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出處:《戰國策·楚策壹》: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壹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壹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壹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黠的狐貍突然說話了:‘哼!妳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妳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
老虎聽了狐貍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壹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淩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
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壹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麽,難道妳不相信我說的話嗎?
那麽妳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於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
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貍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壹些心驚膽戰,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壹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朝代:戰國
作者:多人所作
⑶ 形容輕信男人的話的成語
花言巧語
huā yán qiǎo yǔ
解釋原指鋪張修飾、內容空泛的言語或文辭。後多指用來內騙容人的虛偽動聽的話。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三》:“‘巧言’即今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貶義。話說起來很好聽;但目的卻是騙人。壹般作主語、謂語、狀語。
正音語;不能讀作“yù”。
辨形花;不能寫作“華”。
近義詞心口不壹、甜言蜜語、巧舌如簧
反義詞肺腑之言、心口如壹、由衷之言
辨析~和“甜言蜜語”;都可表示用動聽的話騙人。但~著重於“花”;可以迷惑人;“甜言蜜語”著重於“甜”;由於動聽而使人迷惑。
例句
(1)別聽她~;盡坑騙人。
(2)現在輪到妳們這些人用~來欺騙青年了。
⑷ 形容卑鄙小人的成語
蠅營狗茍 奴顏婢膝 人面獸心 口蜜腹劍
⑸ 形容人無防備地輕信別人,用什麽成語
智者千濾,必有壹失。
毫不設防
胸無城府
不分青紅皂白
⑹ 形容卑鄙小人的成語有哪些
搖手抄觸禁 ,心摹手追 ,袖手旁觀 ,束手待斃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陽奉陰違,兩面三刀,口腹蜜餞,卑鄙 *** ,禽獸不如,心狠手辣 ,行同犬彘,懸崖撒手 ,卑鄙小人,笑裏藏刀, *** 之徒,不擇手段,狼貪鼠竊,狼奔豕突,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人面獸心,鼠心狼肺,卑鄙下流,心摹手追 ,袖手旁觀 ,束手待斃
⑺ 形容壹個人很笨,輕信他人用什麽成語
道聽耳食
拼音:[dào tīng ěr shí]
基本解釋:對傳聞之辭不加去取,內盲目輕信。
分容開解釋:
①道聽:"道聽塗說"的略語。
②耳食:〈書〉指聽到傳聞不加審察就信以為真。
例句:功大力,有時濟困扶危,道骨仙風,盡可度人出世。——明·馮夢龍《雙雄記龍神遣救》
⑻ 形容小人的成語
罄竹難書、作惡多端、口蜜腹劍、笑裏藏刀、兩面三刀
壹、罄竹難書內
白話釋義:比喻罪惡很多,容難以寫完。
朝代:唐
作者:劉昫、張昭遠
出處:《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翻譯:就算把終南山的竹子都砍完用來做竹簡,都寫不完壞人的罪行
二、作惡多端
白話釋義:做了許多壞事。指罪惡累累。
朝代:明
作者:吳承恩
出處:《西遊記》第四十二回:“想當初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裏就積得過來。”
三、口蜜腹劍
白話釋義:比喻嘴甜心毒,狡猾陰險。
朝代:北宋
作者:司馬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翻譯:世人都說李林甫嘴甜心毒,狡猾陰險
四、笑裏藏刀
白話釋義:形容對人表面溫和,心裏陰險毒辣。
朝代:元
作者:孟漢卿
出處:《魔合羅》第二折:誰承望笑裏藏刀,眼見的喪荒郊。
翻譯:誰能想到他對人表面溫和,心裏陰險毒辣。眼看著要喪命在這荒郊野外。
五、兩面三刀
白話釋義:比喻耍兩面派手法,當面壹套,背後壹套。
朝代:元
作者:李行道
出處:《灰闌記》二折:“豈知他有兩派手法。”
翻譯:哪裏知道他耍兩面派手法,當面壹套,背後壹套。
⑼ 形容小人行事的成語
小人得誌,鬼鬼祟祟,賊眉鼠眼,口蜜腹劍 , 自以為是, 處心積慮 ,口是心非, 陰險狡詐 ,小肚雞腸,兩面三刀 , 厚顏 *** , 拜高踩低 , 為虎作倀 , 挑撥離間 ,興風作浪, 言而無信 , 處心積慮, 奴顏婢膝 , 尖酸刻薄,吃裏扒外, 陽奉陰違, 見風使舵, 恩將仇報 , 趁虛而入
⑽ 表達容易輕信別人的成語有哪些
解釋:聽:聽從。什麽話都聽從,什麽主意都采納。形容對某人十分內信任。
出容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示例:鄧對於他也就和劉玄德之於諸葛孔明,幾幾乎是~的。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二十六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用於上下級或長晚輩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