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光自抑。厥輝愈揚。”在《贈顧尚書詩》中,很明白,就是說君子盡管謙退不張揚,但他的德行的光輝越發昭彰。
這個成語到現代也在用,不過較少,如:“自從蘇聯赫魯曉夫舉行宮庭政變、復辟資本主義,毛澤東為選拔培養接班人費盡了心機。他胸懷大局,謙光自抑,選賢讓賢,謙卑退讓,實為全黨楷模。”(張宏誌,《還清白於毛澤東——把真實的歷史告訴人民》)
“自抑”不難理解,現看“謙光”。“謙光”指尊者雖謙抑退讓,但其德性更見光明磊落。語出《易·系辭下》:“謙,尊而光。”後多用為謙退之意。這個詞用得比較多,用例從晉以前到現在都有。如《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三公子著實謙光,當下同諸位作了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