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詞本
基本釋義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 處
《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例 句
壹篇文章的觀點要前後壹致,不能~。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格格不入 前後抵觸 相互抵觸 首尾乖互 鬻矛譽盾
反義詞 自圓其說 言行壹致 天衣無縫 無懈可擊 滴水不漏 順理成章
典 故
楚國有壹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壹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壹戳,只要壹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這時,壹個看客上前拿起壹支矛,又拿起壹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壹楞,突然爆發出壹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相關謎語
“自相矛盾”為謎底的謎語
1.背彎人不弓(打壹成語)
百科釋義
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壹則成語故事。描述的是: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麽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麽東西都能將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妳的矛去刺妳的盾,它們將怎麽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同存在的。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壹。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語出《韓非子·難壹》:“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 查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