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顧名思義。
顧名思義 [ gù míng sī yì ]
釋義:從事物的名稱聯想到它的 含義。《三國誌·魏書·王昶傳》記載,王昶給他的子侄等起名字都用謙實等詞,並寫信給他們說:“ 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出處:《三國誌·魏書·王昶傳》:“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沖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白話譯文:《三國誌·魏書·王昶傳》:“我是希望妳們立身處世,要遵從儒家教誨,奉行道家所言,所以用深沈靜默、謙和淡泊之意的字來給妳們起名字,是想讓妳們顧名思義,不敢違背逾越聖人的教誨啊。”
gù:聲母:g,韻母:u,聲調:第四聲。?
míng:聲母:m,韻母:ing,聲調:第二聲。?
sī:聲母:s,韻母:i,聲調:第壹聲。?
yì:聲母:y,韻母:i,聲調:第四聲。?
筆順
擴展資料:
近義詞:望文生義、循名責實。
壹、望文生義 [ wàng wén shēng yì ]
釋義:不了解詞句的確切涵義,只從字面上牽強附會地作解釋。清張之洞《軒語·語學》:“空談臆說,望文生義。”
出處:清·張之洞《X軒轉語》:“不然;空談臆說;望文生義;即或有理;亦所謂郢書燕說耳。”
二、循名責實 [ xún míng zé shí ]
釋義:按照名稱或名義尋求實際內容,使得名、實相符。《韓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 循:依著。責:求。
出處:《韓非子·定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此人主之所執也。”
白話譯文:《韓非子·定法》:“治國之道,即系要根據每個人噶林力比其相應噶官職,要比其名實相副。用自己手中噶生殺大權,好察臣子的才能(有功者賞,有過者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