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水枯季節的自然景色。
※語或出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後用「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水清石見」 典源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據《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九引)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1>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2>,風霜高潔,水清壹作「涸」,壹作「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註解〕(1)野芳:野花、野生的香草。
(2)繁陰:枝葉茂盛,樹蔭濃密。
典故說明 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瑯琊山兩峰之間,為山僧智仙所築。
〈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遊賞醉翁亭後所寫下的壹篇文章,文中描寫出山林四季變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綠樹繁茂而成壹片濃蔭,秋季風聲蕭瑟而霜色瑩潔,冬季水枯而石頭盡露。
朝暮之間的景色變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遊賞於醉翁亭中的快樂顯得無窮無盡。
「水落石出」或許就是從本文摘出的壹個成語。
因為水位低,本來沈於水底的石頭逐壹浮露出來,石頭猶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這句成語就被用於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書證 01.宋.蘇軾〈後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02.宋.蘇軾〈徐州鹿鳴燕賦詩敘〉:「是日也,天高氣清,水落石出,仰觀四山之晻曖,俯聽二洪之怒號,眷焉顧之,有足樂者。」
03.宋.陸遊〈謝臺諫啟〉:「收真才於水落石出之後,坐銷浮偽之風;察定理於舟行岸移之時,盡黜讒誣之巧。」
04.《老殘遊記》第壹八回:「因為妳家這十三條命,是個大大的疑案,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05.《紅樓夢》第六壹回:「如今這事八下裏水落石出了,連前兒太太屋裏丟的也有了主兒。」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使用類別用在「真相顯露」的表述上。
例 句<01>事實既已水落石出,謠言當然不攻自破。
<02>這事別有蹊蹺,我非得把它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03>這件奇案,舉國轟動,警方壹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04>這件無頭公案,經過壹番調查,事情真相總算水落石出了。
<05>妳既然是無辜的,將來事情壹旦水落石出,就會還妳清白,何必擔心? 近義詞: 水清石見,真相大白
反義詞: 辨識 參考語詞 水涸石出,水清石出